正文 第16章 翻牆君子(1 / 2)

三娘子的院落在三進院子的西跨院,院牆外圍就緊挨瀍河,據柳媽說,當年三娘子生母初到龔家,就相中了這滿園翠竹的院子,要求龔璉將此院落給她居住。可惜沒有住多久,待龔惜月三歲時,那生母便因為難產失血過多離世,龔惜月隨即搬進了父親的偏房居住。續頁生母的離世,讓龔璉為此傷心難過了好久,吩咐下人不得隨意搬動院中一草一木,並要求羅氏時常打掃院落。

龔惜月6歲時,依著羅氏的說法,是大姑娘了,龔璉才將這座院子從新打開,讓龔惜月搬進去。隻是後來,羅氏待龔璉一離家。便將龔惜月以養病為由送到牛家莊的莊子上。這院落龔惜月一年也就能在父親歸來後住上兩個月左右。

院中主建築是上下兩層的閣樓建築,下層是傭人房,上層才是一間三進的主室和一間格調雅致的琴室。

龔惜月剛一進院,便有一陣微風拂過,竹葉之間相互摩擦,發出“沙沙“的響聲,竹子頂端,幾隻小鳥輕盈飛過,牆外瀍河的聲音似玉珠落盤,甚是好聽。

一幹仆役早已將龔惜月主仆三人那少的可憐的包袱拎到了二樓主室。推開屋門進入,映入眼簾的便是青磚白牆的質樸感,牆上並排四副花鳥圖,筆觸細膩圓潤,一看就是女子的畫作,龔惜月走進一看,落款寫道“瑩月題”便知道這是三娘子生母所畫。

三間房最東麵那間擺放著一張紫檀雕花大床,淺翠色的紗帳被仔細收攏兩旁。一張紫檀圓桌貼著南麵的窗戶被放置。

中間這間四幅畫下麵擺放著一張長條案幾,案幾下一張方桌居中,左右兩把官帽椅。

西側那間一看便是畫室,長方形的畫案上至今還放著毛氈,筆架上整齊的掛著毛筆。一盞白色梅瓶擱置在書桌上,顯然是以前插花所用。北側的牆上靠著紫檀書架,上麵至今還擺放著一些書籍。一切看著安詳自然,清新素雅。可見這屋主是一個格調極高的人。

一個人的喜好很能直觀的反應一個人的素養,前世,龍青青就曾和同事的卓姐深刻討論過這個話題。卓姐曾言,素養高的人或許不會打扮,但她的一舉一動及穿衣戴帽乃至房屋裝修,都能反映出她的眼界觀及文化層次。相反,一個人素養不到位,那她的外界一切表現就能直觀的看的一清二楚。就好像主母羅氏,屋主華麗但一股子土暴發戶展現出來的感覺。而龔惜月生母,雖為官奴,但從這一室雅致中也能看出,此女必是家道中落的書香子弟。

三娘子走道到書架旁邊,隨手抽出一本書,拉開書桌後麵的椅子坐下,開始翻閱書籍,看了一會,實在覺得無趣,就將書本合上。

素心手捧托盤推門進入,將托盤放置東側的圓桌上。說道“三娘子來飲茶水了。”

三娘子起身走過來,坐在圓桌旁的繡凳上,等候著素心將茶盞遞到自己手中。

“也不知貝三公子那裏怎麼樣了,那般花容月貌,多日不見真有點眼睛發澀的感覺”素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