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飲茶~”三娘子指著素心放置在女子麵前的茶盞說道。
此時時至夏末,熱浪褪盡。屋內光線正好,屋外青翠欲滴。兩人淡淡的坐在靠窗的位置,端的都是四平八穩、雲淡風輕。
那梁氏先是攏袖執起茶盞,輕輕綴飲,一舉一動都是落落大方、張弛有度。
一口芝蘭之氣從舌尖竄入,初嚐微甜,再品清冽怡人,讓那梁氏不由的讚歎道“好茶~”
“此茶名曰‘豫峰毛’,顏色鮮潤、幹淨,香氣高雅、清新,味道鮮爽、醇香、回甘,衝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是家父在信陽一帶帶回的一種茶。”三娘子解釋道。
宋代人喜飲人多喜飲名叫茗粥的一種茶。那蘇東坡在《絕句》中曾有:“偶為老僧煎茗粥,自攜修綆汲清泉。天風吹月入欄幹,烏鵲無聲夜向闌。”之說。
坊間文人騷客更喜歡一種名為點茶法的衝茶技藝,水注衝點抹茶並用竹筅攪拌成泡沫,並由此產生了比試點茶技藝的活動——鬥茶,而此法加工出來的茶的味道更為濃鬱、醇厚,日式的抹茶便與此類似,三娘子不喜歡這種味道。
偶然之時,那龔璉將信陽毛尖帶回到家中請她品嚐,前世之時,龍青青就對毛尖這種綠茶情有獨鍾,那龔璉讓她嚐過之後,便欲罷不能,請龔璉托人從那信陽專門帶來這豫毛峰,自己拿來私藏,以供自己和偶有來尋自己的客人飲用。
貝子厚幾次到來,都不曾注意這茶水,倒是這梁氏來到,反而毫不吝嗇的讚美這滋味相較於茗粥淺淡的茶水。
那梁氏對三娘子報以微笑,將茶盞放下,緩緩說道;“三娘子所好喝我所好不盡相同,我獨喜味道清新之物,不喜那茶味濃鬱醇厚~”
“若是你喜歡,我且送你一盒,家父見我喜歡此物,便為我帶回的多。”三娘子在物品上向來不吝嗇,既然別人喜歡,送出一點也無妨。
“那就先謝謝三娘子了”梁氏笑麵如花,對三娘子報以感謝,接著,便說道;“三娘子與我喜好相同,我虛長你四歲,不知你我結為異性姐妹可好?”
三娘子微微蹙眉,有點搞不懂這梁氏的目的。
初見她時,她自己介紹自己說是貝梁氏,龔惜月便知,此女定是貝子厚的夫人梁朝芳,既然是朋友之妻,她也沒有惡意,便遵照她的要求請她進屋同坐也未嚐不可,可這認妹之事,怎麼都覺得這梁氏話中有話。
那梁氏見三娘子久久不語,便接著說道:“我17歲便嫁給子厚,那院落中獨我一人,子厚時常外出,我自己倒是倍感寂寞,時常想來,若是有一姊妹相陪,未嚐不是一件美事~”
三娘子眉頭蹙的更深。
隻聽得那梁朝芳繼續說道;“婆母、小姑常常在我麵前誇獎三娘子,說你秀外慧中,與我定然誌趣相投,以往總是無緣相見,今日我便抽空尋來得見三娘子,沒想到咱們倒真是誌趣相投,不知和我做那姐妹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