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采用40min加兩圈兩場賽的方式(也有采用30min加兩圈或20min加兩圈的),以兩場積分的總和排列名次。所謂40min加兩圈是指運動員同時起跑,當比賽進行到40min左右(即給出信號時間距40min不超過單圈時間的二分之一),終點裁判開始向跑在第一位的運動員出示最後兩圈的信號牌,告訴所有經過終點線的運動員,還有最後兩圈就可到達終點。在最後兩圈,先衝出終點線的為優勝。”
“每次比賽都將在同一天進行兩場,每場比賽的第一名積20分,以下名次依次為17、15、13、11、10、9、8、7、6、5、4、3、2、1。即前15名均可得分。以兩場賽的積分總和評定為比賽的名次。”
徐教官正說著,在機車維修師傅的陪同下,兩名學員從倉庫裏推出了兩輛越野比賽專用機車來。
獨孤明白轉過頭去看了看,隻見這兩輛機車分別噴了紅綠兩種顏色的油漆,型號為本田CR係列的125車型,它的特點是,車身重量輕,發動機馬力扭矩輸出大,減震性能優良,此外它在外觀上取消了與比賽無關的信號係統和照明係統,隻保留點火係統,且發動機轉子做到盡可能小,以減小磁電機的慣性力,有利於發動機輸出大馬力、增強油門反應的靈敏度。
另外,由於賽車的離地間隙大、減震行程長,所以賽車的座高一般都在91厘米以上,新款的賽車座高都在1米左右,這對於身材不是很高的車手來說是個問題。
徐教官得意地看了一眼剛推出來的,與眾不同的越野專用機車,意味深長地介紹道:“大家看這機車的車身,它分為主車架和副車架兩部分,可拆卸以方便更換後減震總成。
賽車的主車架因不同的生產廠家而用料不同,如本田從97年開始,CR係列的125(98年開始)及250CC的賽車主車架采用了高強度合金鋁材料,它的目的隻有一個——在保證車體強度的情況下減少自重。”
“本田CR係列的125減震采用氮氣、液壓及彈簧三合一的方式,根據車手的體重、賽場地形、障礙難度的不同來對彈簧的彈力、氮氣的氣壓、油壓進行調節,優秀的車手對減震的反應相當的靈敏,前減震彈性左右稍有不同就能感覺到。”
“賽車發動機的工作環境是很差的,根據地形、障礙的不同有時會對發動機做出近乎摧殘的操作,對發動機的要求就是簡單、堅固,所以80、125、250排量的賽車雖然是以兩衝程居多,但無一例外都采用預混合潤滑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必顧慮機油泵是否會工作失靈。”
“賽車以高轉速的工作方式在5000轉以上開始輸出功率,為了減少活塞及環的往複阻力,85年以後的CR125在出廠時活塞上隻有一道環,而廠家對活塞、活塞環的保證隻有40個小時的工作壽命,超過40個小時則對功率輸出曲線不予保證。”
然而,徐教官雖然滔滔不絕地將越野賽車的特點、性能介紹了一遍,但這些信息或許對維修機車的師傅有用,對即將參加比賽的獨孤明白來說,卻沒有多大的用處,僅是增進了一點他對這種機車以及越野賽的了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