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年的冬季,對於明朝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日子,遙遙無期的戰爭絲毫看不到結束的跡象,英明睿智的崇禎皇帝也解決不了瀕臨崩潰的財政危局。
不過,對於遠在天涯海角的瓊州島來說,發生在北方的一係列戰事,似乎跟他們沒有半毛錢關係一樣,整個冬季都洋溢在一片歡快的氣氛中。
因為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別多,而人們茶餘飯後最為喜聞樂道的便是關於短毛神仙們的事跡了。
如今,神醫大人要招收學徒的消息更是在整個臨高縣城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聽說過大夫收徒弟要考試的嗎,至少臨高縣的百姓是頭一遭聽說過。
可是,想想活神仙那缺筆少劃的草書,百姓們對此舉竟有著幾分認同,去當學徒的,總不能連老師的字都不認識吧。
不過,最讓百姓們津津樂道的是崔景城居然也參加了考試。
“那個官二代也能通過考試嗎?”某個剛剛學會了一點新鮮詞彙的臨高百姓深表懷疑的說道。
“不,不,不。”某人將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在那裏說道,“連母豬都能上樹,咱們的崔大公子怎麼就不能當大夫呢。”
聽到那人的話,眾人一陣哄笑,實際上,大家心中跟塊明鏡似的,崔景城去參加招聘考試,擺明了不安好心,這一點,活神仙們不可能看不清楚。
更重要的是,憑著崔大公子的浪蕩德行,縱然活神仙們放水,恐怕他也考不過吧。
對於這一點,不僅僅是臨高縣的百姓清楚,崔景城的母親更加明白,打心裏認為自家孩子隻是說著玩玩,鬧兩天新鮮罷了。不過,能讓這個臨高惡少安安靜靜的在家裏呆上幾天,無論是對崔家,還是對臨高縣的百姓都是實打實的好處。
於是,她倒也並不在意,隻是吩咐下人們好好服侍,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那份渾然不在意的心竟變得焦急起來,拉著賦閑在家的老爺說道,“老爺,咱們的孩子該不是在那把頭給磕到了吧!”
作為一個男人,特別是明朝的男人,對於家中的變化總是缺乏一種敏感,因此崔父對自家孩子的變化不僅沒有覺得絲毫異樣,反而說道,“這不是很好嗎,咱們家景城總算是懂得長進了。”
“可是老爺,你不覺得這上進得也太異樣了嗎?咱們家景城可是足足七天沒有離開過書房一步了啊。”
“是嗎,有七天了嗎?”聽到自家夫人的話語,崔父似乎也覺得確確實實有點過頭了,說起來,崔景城那小子平日裏最不愛讀書,也就僅僅認識幾個字而已,怎麼突然間轉了性子呢。這中間肯定有什麼不對勁,於是忙不迭的把崔大公子平日裏的狗腿子喚了過來,問道,“最近這段時間少爺是不是在那把頭給撞到了。”
聽到崔老爺的話,崔景城的狗腿子一陣哆嗦,這老頭子向來都不關心敗家子的,怎麼突然間問起這個來了,心中慌亂,答得也很吞吐,“沒有啊,少爺不是一直都在看書嗎,這是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