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打破常規的崇禎(1 / 2)

“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

這是從明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之後,所流傳出來的,有人說這是永樂皇帝說的,也有人說這是哪位大臣說的,可是,無論這句話是誰說的,從永樂皇帝之後,這卻成為了大明每一個皇帝的座右銘。

即使向英宗皇帝那樣,兵敗被俘,大明朝廷也沒有向蒙古人彎下腰,而是拒絕一切談判,直接另立皇帝,這也是崇禎最為崇敬的。

可是,現在他卻看到有人又一次的勸說他遷都南京,這崇禎怎麼能夠忍下去呢?

就看到原本還一臉平靜的崇禎,猛地一拳狠狠的砸在書案上,臉色猙獰的看著朱薇媞說道“這就是你所說的收獲巨大,朕看簡直就是狗屁不通,什麼民間大賢,連三歲孩童都不如,居然還敢說是什麼良策,向這種禍亂民心之言,真應該千刀萬剮。”

看著暴跳如雷的崇禎皇帝,朱薇媞卻沒有半絲動容,甚至連臉色都沒有改變,隻是平靜的說道“父皇還請暫息雷霆之怒,還請繼續看完,如果您看完了之後,還覺得獻策之人該死的話,兒臣願意跟他一起領罪。”

雖然在憤怒中,可是崇禎多年的帝王心術不是白練的,於是,在朱薇媞開口之後,他就很快又平複了心神,接著看起了手中的策論,當他看完第二條,關於收兵之法之後,憑借崇禎多年鍛煉出來的良好心性,也忍不住暗暗讚歎了一聲,好辦法。

從當上皇帝那一天開始,崇禎就一直在想如何做一個好皇帝,也非常願意做一個好皇帝,所以,他學習太祖,勤勉,愛民,可是,事情卻往往事與願違,他的父祖當朝之時,不是幾十年不上朝,就是一心隻做木工活,根本就不管天下事,可天下卻還能夠維護表麵上的穩定。

而無論他怎麼努力,怎麼勤政,天下卻還是越來越混亂,因此,崇禎每每在空閑之餘,就開始思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想的多了,原因也就慢慢的明白了,那就是用人了。

他的爺爺神宗皇帝為什麼能夠幾十年不上朝,還發動了幾次大的戰鬥,也沒有天下大亂,那是因為前麵有張居正打下的根基,後麵有張四維,申時行這一幫能臣幹吏在支撐著,而他大哥又為什麼能夠整天躲在深宮裏麵安心做木匠活,那也是因為有東林黨中左光鬥等一些大臣做事,才能夠維持天下的穩定。

而他呢,雖然登基之後,快速的消滅了魏忠賢一黨,手中卻沒有一個能臣幹吏,無論是有名的溫體仁還是周延儒等人,也隻是按部就班的中庸之人,麵對重大事情之時,根本就毫無辦法。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朝廷處事越來越低下,到了現在,麵對流寇的步步緊逼,居然毫無反抗之力,連一直能夠抵擋流寇的軍隊都沒有,這不得不說是崇禎的悲哀。

‘如果能夠早看到這一良策,朕有豈能讓時局敗壞如斯。’看完了手中拿短短的策論之後,崇禎一臉失落的想到。

看到一臉失落的崇禎,朱薇媞就知道,自己的父皇已經變相的認同了石磊的建議,要不然憑借他那剛烈的性子,早就怒火衝天了。

“父皇是否也感覺這是一副良策。”朱薇媞幹脆的直接問道。

“不錯,這是一副良策,隻是,哎,可惜了........”聽完朱薇媞的話,崇禎歎息了說了這麼一句,正當朱薇媞還想在問話的時候,就看到崇禎對著他擺了擺手,說道“好了,你想說什麼父皇都知道了,天色也晚了,你快回去休息吧!”

看著緩緩離開的女兒,崇禎的心中除了感歎世事無常之外,就是記下了一個名字,石磊,而對於目睹了這一切的王承恩來說,他也不會忘了這個叫做石磊的人的。

“陛下,所有新科進士都已經交卷了,您看是不是該開始閱卷了。”王承恩的一番話,讓陷入回憶中的崇禎恢複了過來。

“啊,哦,讓諸位主考都開始閱卷吧,另外,你跟他們說,這次不是考試賦,所以,不用向以前一樣,隻選十個最好的,這次讓他們將那些感到言之有物的都呈上來,朕要親自過目。”崇禎想了想說道。

就在前麵各個大臣跟崇禎皇帝都在閱讀進士們的卷子的時候,靠在大門口的石磊跟賈漢卿兩人卻在低聲說著話。

“呼,石老弟,你可真是厲害,殿試居然都能夠睡著,剛才真是嚇死我了,那可是陛下呀,看到你睡覺,居然沒有處罰你,真是一位聖君呀。”交了卷子的賈漢儒現在終於有些輕鬆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