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五日。
這一天,是曆史銘記的一天,因為,這一天,李自成帶領著百萬農民軍終於打通了北京城前最後一道屏障昌平,兵臨平則門下,同時,另一路由劉宗敏率領的偏軍,也通過明軍的層層阻礙,跟李自成勝利會師。
這一刻,李自成是意氣風發的,從一介驛卒,然後成為待死的囚徒,而後殺官造反,幾十年間,多少次生死相交,多少次,被明軍給向狗一樣的追殺,現在,他終於等到這一刻了,隻要攻破眼前的這座城池,整個天下就是他的了,想到這裏,李自成禁不住激動的渾身都顫抖起來。
這一刻整個大順軍也是激動的,牛金星,李岩,劉宗敏,這些原本像是草芥一般的大順軍高官,居然有機會親手推翻一個王朝,甚至很有可能親手開創一個王朝,從而青史留名,如此豐功偉績,怎能不讓他們感到激動。
相對於城外大順軍中的歡慶,北京城中卻是一副惶惶末日的景象,金碧輝煌的金鑾殿上麵,原本高談闊論,一言而決定千萬人命運的高官顯貴們,此時卻像是啞巴了一樣,地拉著腦袋,如果不是那輕微起伏的胸口,證明他們還活著的話,說不定別人還以後這裏是一堆雕塑呢?
“眾位愛卿都說說吧,現在賊寇已經兵臨城下,各位都有什麼退兵良策,如果有的話,速速道來,朕一定重重有賞。”此時的崇禎,語氣沙啞,聲音低沉,眼睛充滿了血絲,身上早就沒有了先前的恢弘大氣的帝王形象。
隻是,崇禎的話,卻注定白問了,整個大殿上,毫無聲音,沒人敢開口說話。
“哈哈哈哈哈,朕真是養了一群飯桶呀,平時爭起好出來,一個比一個能說會道,聖人之言,張嘴就來,現在到了關鍵時刻,需要你們替君父出力的時候,一個個卻都變成了啞巴,你們真是當得好官呀!”看到那寂靜無聲的大殿,崇禎皇帝氣極而笑的吼道,此時的他,終於不再需要保持什麼帝王形象了,對於這些他早就已經看不慣的官員們,他恨不得將他們全部殺了,可惜,他也知道這隻是妄想而已。
“陛下,陛下還請息怒,微臣以為,賊寇雖然兵臨城下,卻並不一定能夠攻下北京城,要知道,當初滿清韃擄也曾兵臨北京城下,卻都被我大明忠心之士給打得落荒而逃,因此,陛下,現在隻需要下詔,召集天下忠心之士,前來勤王,區區賊寇,一定望風而逃。”看到崇禎眼中的神情越來越駭人,當朝內閣首輔,魏藻德,終於無奈開口了。
聽到魏藻德的話,崇禎皇帝的神情終於慢慢平複下來,嘴裏慌亂的說道“不錯,不錯,我大明具有天下兩百多載,厚待官民士子,忠貞義士當無窮盡也,朕隻要下詔勤王,天下必會群起而響應,區區賊寇,反手間當覆滅。”
聽到崇禎皇帝的話,下麵的所有人官員雖然臉上漏出一臉讚同的神情,心中卻紛紛不屑一顧,如果說幾年前,這些官員還對大明朝廷有所幻想的話,那麼隨著這些年朝廷頻繁而出的昏招,讓原本就已經岌岌可危的行事,變成今天這種樣子。
從李自成在西安開科舉,從而得到無數士子的響應,就能夠看出來,天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放棄了大明朝廷了,這種情況下,即使真的有忠臣前來勤王,盧象升的命運就是他們的榜樣。
當年盧象升在滿清大軍入寇關內,兵圍北京城時候,響應崇禎的勤王詔書,帶著兩萬天象軍前來勤王,半路之時,碰到阿濟格三萬大軍的包圍,經過幾次三番的戰鬥,多次打退清軍,甚至逼迫清軍不得不讓路,無奈的是,因為來的匆忙,盧象升的天象軍糧草短缺,在加上天氣惡劣,最後被滿清軍隊給打敗,力戰而死,而當時,太監高起潛帶著十多萬關寧鐵騎就在離他不足五十裏的地方,卻無動於衷,看著如此一個忠臣義士就此身死。
事後,許多正直之人,紛紛上書彈劾太監高起潛,要求殺他以謝天下,可惜,讓人失望的是,麵對這滔天民憤,崇禎皇帝卻毫無興趣,隻是罷免了高起潛的監軍資格,很快又將他派到南京擔任留守太監,隻此一件事,讓原本對於大明還心懷忠義之人,紛紛心灰意冷。
隻是,對於這些,崇禎皇帝卻是毫不知情,他還以為自己隻需要發布勤王詔書,就能夠向先前那樣,得到天下各處群起響應,再次緩解京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