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自成率領大軍,一路勢如破竹一般的從陝西攻下北京的時候,位於大西南之地的另一位明末注明的起義軍領袖,張獻忠也率領著手下義軍輾轉戰鬥於大西南各地。
張獻忠,陝西膚施縣,今天延安市人,因為長得長身虎額,臉色蠟黃,人稱“黃虎”,跟大多是起義軍首領不同的是,張獻忠自小讀過書,並且,在年輕時期還充當過邊軍,屢立戰功,家中頗為富裕,因此,在陝西饑荒年間,因為受人嫉恨,張世族人被人綁架勒索錢財,卻比人給誣告他私通匪寇,而當地官員也因惱恨他平時過於自傲,在沒有查證之下,就將他拘捕到縣衙進行嚴刑拷問,事後雖用錢財買通官府,張獻忠卻憤恨異常,隨即散盡家財,起兵造反。
因為,當時陝西之地,天災不斷,張獻忠一呼百應,短短時間就聚集了大量兵馬,其中最大的有十八股勢力,人稱米脂十八寨,而張獻忠也借此確立了自己的首領地位自號‘八大王’。
起兵之後,因為張獻忠曾經做過多年邊軍,作戰經驗豐富,善於打仗,並且,因為勇猛,剛強,作戰悍不畏死,短時間裏麵,名聲迅速崛起,成為眾多義軍中最耀眼的一支。
隻是因為當時明朝雖然已經千瘡百孔,暗流湧動了,卻還不到一推即倒的地步,所以,眾多義軍即使戰力驚人,還是紛紛以失敗告終,有別於張獻忠的另一支義軍,前後從王嘉曠,王左掛,王自用倒高迎祥,李自成,前後幾年時間裏麵,就更換了四五任首領,由此可見,當時明軍的戰鬥力。
後來,各路義軍也認識到了這種情況,紛紛開始聯合起來,進行抵抗明軍的行動,卻因為義軍中多是目光短淺,心胸狹窄之人,雖然也打敗了多次明軍的進攻,最後在洪承疇,孫傳庭等將領的攻打下,紛紛傷亡慘重,不是偷襲明軍,就是落荒而逃,李自成僅僅帶著十八人逃入商洛山中,而張獻忠在遭到打擊後,無奈投降了一心招撫的熊文燦手下。
隻是,多年的流寇生涯,已經讓張獻忠這個原本,忠心愛國的人世,對於大明朝廷徹底失望,並且,在投降之後,他更加發現大明朝廷已經徹底腐爛了,所以,在投降後,他一邊用重金賄賂上官,買通各種官吏,同時,利用這些條件,迅速擴大自己的勢力,最後居然發展到,自行攔路收稅,招募兵員,而後,在羽翼豐滿後,張獻忠又迅速的再次造反。
並且,有了這次機會後,讓張獻忠迅速認識到大明朝廷的軟弱,也讓各大義軍,看到了機會,一時間,原本銷聲匿跡的義軍,像雨後春筍一邊的,又迅速的冒了出來,讓原本剛剛定下心神的崇禎皇帝,又迅速的苦惱起來。隻是,這之後,張獻忠就成了整個大明朝廷的心腹大患,而張獻忠卻像是將運氣給用盡了一般,在重新造反後,很快被明軍大將左良玉率軍在‘瑪瑙山’大敗,兵力幾乎耗損殆盡,要不是後來,他依靠重金賄賂左良玉,恐怕早就慘死多時了。
在加上李自成從商洛山逃出後,得到李岩等人的幫助,迅速在河南崛起,並且快速發展起來,張獻忠因為實力不如他,不得已之下,隻得帶兵進入道路艱難的四川省。四川當時雖然名義上是大明的一個省份,其中真正歸屬於大明管理的卻不多,大部分都是依靠當地少數民族的土司等人管理,因此,在張獻忠等人入川後,采用了流動作戰方式針對明軍的大軍團,在整個四川省內,帶著明軍的大軍到處兜圈子,專揀小縣城進行攻擊,如此,時間一長,四川省內的明軍迅速被拖疲拖垮,隻能被動的圍剿張獻忠,卻再也沒有能力對他進行攻擊,隻是不得不說的是,張獻忠此時卻又犯了驕傲的毛病。
就在他在四川混的風生水起的時候,李自成打下洛陽城,威逼開封的事情傳了過來,眼饞於李自成的成就,張獻忠隨即又帶兵出川,同時趁著江南地區左良玉軍打敗之際,趁機奪取了襄陽等地,占領軍事要地武昌,活捉楚王朱華奎,同時趁機建立了初步的朝廷政權。隻是張獻忠的成功卻遭到了李自成的嫉恨,借著祝賀的名義,李自成向張獻忠索取武昌等地,自知不是李自成對手的張獻忠,無奈之下隻得放棄剛剛到手的繁榮之地,輾轉於江南江西等地,隻是,麵對越來越強大的李自成跟大明朝廷的壓迫,經過慎重考慮,張獻忠終於做出了重新入川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