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跟曆史上不一樣的是,原本的弘光皇帝,現在的永曆皇帝並沒有像是曆史上一樣,沉迷於酒色之中,而是在一天清晨將馬士英等人招入皇宮,語出驚人的說出自己要北伐滿清,恢複大明的話,這種情況,不僅讓大部分官員措手不及,就連馬士英這種自負對朱由菘非常熟悉的人,也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陛下,北伐之事,實在是牽扯太大,如果貿然出動的話,恐怕會適得其反,如果反倒因此而引得滿清韃子大軍南下的話,恐怕江山動蕩,社稷難安呀!因此,北伐之事,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站在金殿上,被永曆皇帝這個問題給砸蒙了的馬士英,想了半天,終於勉強想出了一個借口。
聽到馬士英的話,永曆皇帝也知道,大軍出征可不是開玩笑的,再說了,如果到時候贏了還好,如果真的失敗的話,他這個原本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恐怕會更加難當,因此,開口說道“馬愛卿的話,朕也知道,可朕身為大明正統,又豈能眼睜睜的看著滿是腥膻的韃子占據我錦繡江山,所以,這件事希望馬愛卿能夠多多留心,希望能夠盡快給朕,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好了,今天就到這吧,朕累了,先回宮了。”
看到永曆皇帝在宮人的擁護下,向後宮退去了,馬士英心中卻非常不平靜,要知道,對永曆皇帝朱由菘,他也算是非常了解的,這個人雖然心狠手辣,可卻貪圖享樂,如果不是有人慫恿的話,他又怎麼會想到北伐呢,倒不是馬士英不願意北伐,他跟秦檜還是有些不同的,秦檜那是徹底的投降派,認為大金國是戰無不勝的,我想要活命的話,隻有奮力討好才能夠活下去,而馬士英雖然也貪權爭利,可讀書人的骨氣還是有的,可骨氣歸骨氣,作為首輔大臣,他對於現在永曆朝廷的情況還是非常了解的。
先不說永曆朝廷之所以能夠成立,靠的就是江北四鎮的支持,如果沒有江北四鎮,憑借無兵無權的朱由菘跟馬士英,又怎麼能夠順利的趕跑呂大器,坐上皇帝跟首輔呢,可也正是因此,馬士英看起來是首輔,手中卻沒有一兵一卒,你說,這個時候,永曆皇帝想要北伐,那不是開玩笑的嗎?
雖然永曆皇帝的話有些不切實際,可作為首輔的馬士英還是讓人前往江北四鎮處走了一趟,商談北伐的事情,雖然他也不抱什麼希望,可皇帝說出來了,他總要意思意思,否則如果被皇帝認為他消極怠工,從而心中起疑的話,那就得不償失了。
可惜,讓永曆皇帝朱由菘跟馬士英根本就沒有想到的是,當他的這個提議送到江北四鎮手裏的時候,居然還真的得到了回應,首先是興平伯高傑,積極的回應了馬士英,因為高傑所在的地方,正是跟徐州接壤的地方,麵對滿清強大兵力的壓製,高傑早就已經按耐不住的想要動手了,可他也知道,憑借他自己根本就不是滿清大軍的對手,所以,在這次在馬士英發出消息後,他是積極讚同的。
而另一個就是靖南侯黃得功了,說起來黃得功雖然囂張跋扈,可骨子裏對於朝廷,皇帝還是非常忠心的,所以,這次在馬士英的消息一傳到他的手裏,他就點頭同意了,畢竟能夠北伐滿清韃子,也是黃得功的心願。
可是,雖然高傑跟黃得功兩人同意了,可劉澤清跟劉良佐兩人卻遲遲沒有回音,當然了,對於這兩個相對勢力較小,又沒有什麼能耐的人,馬士英心中也明白他們的顧慮,既然四鎮都已經有回音了,馬士英心中卻為難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