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第二個賺錢道(1 / 2)

小小的風波過去了,韋鑒根本就沒放在心上,原因很簡單:卉珺的身體沒受到影響,自己也教訓了這幫不長眼的家夥,他開始忙著公司的事。

讓韋鑒高興的事來了,也就是第三天,韋鑒在岔河看著截流成功,隨後就可以做四道鋼筋混凝土的閘門。忽然,隻見坤哥腆著大肚子跑來了,真難為他,一跑肚子亂顫,沒跑到五十米,這家夥就喘上了:“不行了,喬峰哥,給你………….身份證,身份證…….”

韋鑒都樂蒙了,自己公司成立,就差這個證件,不然沒法注冊,韋鑒跑過來說道:“坤哥,夠意思!”

呼哧呼哧喘完氣,坤哥才說道:“兄弟,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別說謝謝,走吧,我陪你去把正事辦了。”

走!韋鑒坐上了坤哥的大吉普,去縣裏,開始在各個衙門跑手續。

事情非常順利,三天時間,一切手續辦完,韋鑒因此單獨請了坤哥一次,這個家夥還真是奇怪,竟然沒有去!理由很簡單:公司成立之初事情多,飯以後有很多時間可以吃,這讓韋鑒著實感動了一把。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曹公程的了,截流、施工………與此同時,岸上的工程也在繼續,打地基,蓋樓房,垂釣園。

這段時間,韋鑒也忙,截流成功後,他的任務就有了,天天下水去捉魚,帶著一個超大的紗網,在水下開始了瘋狂的捉魚大戰。

以前捉魚,都是專門捉一些夠分量的大魚,因為好賣,而且價格也夠用,現在則不同了,韋鑒在水下,不管大小,看見什麼捉什麼,不管大小,十斤八斤的,捉!三四斤的,捉!

一上午下來,就能捉到一千多斤。

不得不說,水下捉魚是一個力氣活,如果想捉三五條容易,但是捉那麼多……那些魚都有了警覺,看見韋鑒來了,老遠就跑了,害得韋鑒好多次都撲了個空。

沒辦法,他隻好在一個水域捉幾百斤,然後上岸,跑去老遠的地方再開辟戰場,連續十多天,終於捉了足夠的種魚,他倒是沒數,但是估計怎麼保守算也要有一千多條大魚,看來,開春後的魚苗不成問題了。

韋鑒還發現頻繁使用晏子飛梭有一個好處:自己對飛梭的操控更加自如了,自己的真氣運用也達到了最佳。

跟著韋鑒運送魚的那些村民,一個個都傻了一般,沒見過這麼能捉魚的高手,他們運送魚的速度,剛好趕上韋鑒捉魚的速度,真是服了!

韋鑒忙完了種魚,又開始忙垂釣區的魚苗,不管怎麼說,垂釣區的宣傳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他想了一個辦法:每天都去捉三千多斤的魚,然後從不同地點往裏放魚,用錄像機錄好,攝像頭專門捕捉十多斤的的大魚,當然了韋鑒也下本錢,三百米水域,他足足下了兩萬多斤魚。

錄完像,韋鑒就把任務拋給了坤哥,讓他找人,在縣裏的電視台做廣告,再到市裏電視台打廣告,大把地投錢!

對於韋鑒的做法,各位股東是不同意的,為此,韋鑒單獨開了一個會議,參加的人員有:副經理沙玉嬌(小嬌),股份百分之十,副經理蔡國棟(老蔡),股份百分之九,五個組長總共的股份百分之四十九,第一組長~村書記沙平軍,第二組長~村長沙平忠……

這裏有必要說明一下,村子的名字叫沙凹村,所以這裏的人以沙姓為主,還有一個,書記和村長的特殊身份,而且各投了四萬塊,理所當然地做了組長,另外那三個組長,都是大家選出來的。

韋鑒在會上專門講訴了自己用大筆錢做廣告的必要性,長久戰略的需要,而且大家都知道,經理喬峰光種魚和垂釣區投進去的各種魚,就捉了有六七萬斤,以後每天還要繼續往裏投,那麼就是說,喬峰投入的資金,單算魚的價值已經超過五十萬,這還不包括跑手續、請客送禮、還有公司的車………

所以韋鑒是非常有話語權的,盡管大家有意見,但是還是選擇了服從,誰都知道,喬峰如果不用開漁場,單純每天賣魚就可以日入一萬以上,之所以把大家籌集到一起,目的非常簡單,就是為了給沙凹村謀福利,將來可以一勞永逸,哪個人都不是傻子,這個社會,還是要學會感恩!

做通了村民工作,韋鑒就要辦自己的事了。

什麼事?哈哈!這就是韋鑒的私心了,那麼大養魚場,是能賺錢,但是大家分,再去掉村民工資,自己剩的也不多,所以,他有自己的小九九:開個錦鯉養魚池!

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要知道,一年生的錦鯉,可以長到一斤,市場價一百元一條,批發可以達到七八十,養一萬條,毛利就是七八十萬,去掉飼料成本,也夠賺的,兩年生的,就更貴了,若是養的魚再多一點,那利潤就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