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兩部電影,《花容月貌》《梅麗莎》。
兩個,都算有好的結局,女主都得到了救贖。
不同的是,第一部女主平時穿的很乖,但是去賣的時候會打扮得很成熟,而且感覺她隻是為做愛而做愛,並不是渴望或者享受做愛,可能是為了證明自己,可能是很喜歡這種感覺,和不同人做,拿錢隻是為了安慰自己給自己一個交代。第二部女主,穿著幼稚的衣服,但是她內心就很向往。她原本是無法抵抗性的誘惑的,天生便會撩人。看到有個詞是性癮,她大概是有這種“病”的人。
不懂,為什麼要安排好的結局。得到救贖的隻是少數,又有誰能夠真的放下肮髒的過去。相比之下電影一的結局更好,她沒有放過自己。電影二幸福得太虛假。
兩部電影也都體現著內心和現實的鬥爭。她們真的自我,隻有在部分時候得以展放。不受理解,無可傾訴。一把想說的話存在一張張鈔票裏,二把故事寫在日記裏。
當她們的母親發現時。一的母親是又道歉又打罵她,二的母親是一直道歉。為真實。但是,母親都說了,“原諒我”。母女之間沒有必要的溝通,或者說一看就無法溝通所以選擇不溝通。在中國,母親知道之後大概會氣到爆炸。而外國,會說一句對不起我不知道你心裏這麼苦。
我在絕對中國的環境下長大,所幸我的陰暗麵暫未被發現或已經消失,它如果存在,也沒有給我帶來實質性的損傷。隻不過以前幹什麼都有所顧忌,想想也真是委屈。如果會有娃(講真我很擔心自己如果不孕不育怎麼辦(??д??)哼),在娃不受傷害的前提下,如果我無法理解,那我會完全尊重。
她們也都遇見了愛她們的男人。一沒有告訴他自己曾是妓女,但是她的技術肯定讓他知道,她有過很多經曆。二的事眾所周知,那男的並不介意。我隻想說心可真大,也並不是說處女情結,但是想想自己票和別人那麼親密過,還是辣麼多別人,肯定會別扭啊。
每個人都有一次被原諒的權利。可是大多數情況下,隻是表麵原諒,實際上並沒什麼用。
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自我救贖吧。
“誰人都可愛
誰也可不愛
但是沒有害
麻木的我與你暗中往來
殘酷的卻是我太喜歡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