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亂點鴛鴦(1 / 2)

“嬸娘,這事兒倒是可以商量。隻是我們府邸太小,怕是容不下這麼多人。”

漫步在淮河岸邊,張繡向著旁邊一位成熟婦人說道。

那成熟婦人看起來年紀也就是三十多的樣子,但其麗質絲毫不遜於二十歲的少女,舉止中透露出來的成熟風韻更是像一壇陳封發酵的美酒,僅僅是看著聞著,就足以讓人癡醉。

張繡此時穿著一身白色的衣衫,不同於中原流行衣服有寬大袖袍,張繡穿的服飾盡顯雍涼特色,窄袖緊身,讓人一看就有一種輕便的感覺。

本來張繡更喜歡藍色,但這個時代的染色技術實在令人不敢恭維,隻好穿一身素裝。但白色倒是顯出了張繡一身的英武不凡,和旁邊的婦人淡粉色的衣裘相搭配,兩人倒是像是一對伉儷,來這風光秀麗的淮河岸邊踏青。

這個時代的河水是那麼清澈,山是那麼綠,盛開的桃花是那麼的妖嬈。魚兒是那麼活潑自由,鳥兒是那麼可人自在。天地之間全都是純自然的顏色,就算有一絲人為的痕跡,那也不過是遠處的農田。

後世被汙染成黑河的淮河此時就像一個少女,展現著清楚動人的風采。河波湧沙岸,沒有那些惹眼的白色垃圾,更沒有散發著異味的異色泡沫。

有的,隻是兩個四五歲的小孩子,一男一女,在沙岸淺水處奔跑嬉戲。

天地之間,除了鳥叫聲,就剩下孩童的天籟笑聲。張繡此刻隻感覺好像自己身處一片從未有人涉足的世外桃源,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不如,我們留下一些聽話懂事的侍女,其他的,你看哪個大人將軍有功勞或者合適,直接賞賜給他們,也免得他們現在重新安家了得尋女婢。”這風韻婦人正是張繡四十多歲的親嬸娘,原驃騎大將軍張濟的正妻——鄒氏。

鄒氏和張繡商量的,是原來袁術壽春宮裏幾百宮女嬪妃的去留問題。

張繡解放壽春後,立馬下令將壽春宮所有女婢派發盤纏進行遣散。之後因為忙也沒顧得上再了解這事最後什麼結果。一直到張繡征廬江回來,終於有點空陪自己兩個便宜孩子出來春遊踏青,鄒氏才找著機會來反映那數百宮女的實際問題。

壽春宮足足有八百宮女嬪妃,這些女人或者女孩,張繡以為要麼是原來袁術的手下為了拍馬屁爭寵進獻的,要麼是袁術強取豪奪的。反正大部分都是非自願的,既然不是自己情願的,給盤纏安家費派人送回家就行了。

但是直到鄒氏今天和他說了,張繡才知道,這八百宮女嬪妃,大部分居然都是自願進壽春宮的。

但是弄明白了原委,張繡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一小部分人,之所以進宮,就是為了飛上枝頭變鳳凰。袁術當了天子,皇後雖然沒份,但憑借美貌妖媚當個貴妃也是光耀門楣的事情。

但大部分人,進宮卻是為了能夠吃上一口飯!

笑話,在袁術袁公路治下,想要靠種地吃上飯那是不可能的。

這時,袁術的壽春宮招人了。一個嬪妃的待遇,居然相當於一個任職將軍的待遇;一個小小洗衣洗菜的宮女,一個月的待遇頂的上一家一年的口糧。更別說還有三天兩頭的賞賜,另外但凡家裏有入宮的,居然免賦稅!

這樣的好事到哪裏去找?袁術自己估計沒人會送女兒來,畢竟自己要八百少女,八百!但實際上來壽春宮門口報名的直接爆棚。

雖然大家都知道待遇好,但落實不落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甚至有官吏專門敲詐家裏有進宮的人家,但最可憐莫過天下父母心,自己能不能吃飽過好已經不是能夠考慮的了,起碼送自己女兒進宮不會挨餓受凍。

鄒氏給張繡講過一個宮女的遭遇。一聽說壽春宮招宮女,這個女孩立馬瞞著父母報名了。雖然自己明知道進宮後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也親眼見過有宮女的屍體大清早從宮門裹著席子用馬車拉出來。

但父母親已經是兩天隻吃一頓飯,卻讓自己和年幼的弟弟一天能吃上一頓飯這樣過了三個多月了。

縱然父母得知後直接哭暈了過去,要把她鎖起來,但她仍然跑了。也許,她進宮後第二天就再也看不見月亮。但至少,她走後,弟弟每天能多吃一點,父母每天起碼能吃上一頓飯。

所以,張繡進城後自我感覺做的相當不錯的遣散宮女事情,實實在在是沒有從實際出發。因為遣散令發出之後,隻有極少數十幾個宮女回家去了。其他的,都滯留在壽春。因為她們中大多數人此時已經沒有家了。或者,有人還做著變鳳凰的夢。

幸好在這一個多月裏,有鄒氏安慰他們。鄒氏沒有錢糧養活她們,但她至少可以做到暫時庇護這些可憐又可歎的人,不讓壽春官吏為難他們。然後憑借身份,找機會尋張繡解決問題。

在鄒氏記憶裏,自己這個親侄子,和她的丈夫是同一類人。隻關心軍政大事,對這些廢碎瑣事根本懶得聽。雖然她因為沒有兒子,和張繡實際上有母子情誼,但也不保證張繡能認真去解決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