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二件關乎天下走勢的事件就是,江東數以百萬計的山越部族將要暴亂了!
在張繡的第一印象裏,山越就應該是世居山區的古越族人,其人樣貌應該是赤身裸露隻穿戴著一兩塊遮羞布或獸皮的古銅色皮膚少數民族大漢,其生活習俗也與漢人截然不同。但是這些主觀看法在張繡親曆江東之後全都被推翻了。
雖然古越族人曆史悠久,早在商周時期便有關於其文明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更分裂為上百部族,時稱百越。雖說秦始皇時曾發動了平百越的戰爭,但是直到兩漢時期古越族裔也繁衍生息不曾滅亡,且因世居山區又得名山越,但是到了三國時期,山越這一名詞,已經代表的不僅僅是古越族裔人了。
因為秦漢以來的民族融合緣故,三國時期的古越族人在外貌及語言交流已經和漢人沒有太大差別了,唯一有明顯差別的,就是他們仍然時代居於山區。
而且因為封建社會自身的關係,一些逃避課稅勞役等壓榨的漢人逃亡江東這一相對中原開發程度低的地區,逃亡進了官衙缺乏管製的山區,與古越人雜居在一起。一方麵這大大加快了古越人漢化的過程,另一方麵也加大了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權對山區的管製。
當然曆朝曆代對於古越人本就是沒有什麼好感的,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統治者們開始將雜居在江東山區的漢人和古越人統稱為山越,對其也開始公開采取了抵製打壓的手段。
實際上這個時候,漢人統治著口中的“山越人”中,漢人的比重是不比古越族人少的!這個聽起來極神秘野蠻的民族,在衣食語言文化方麵已經與漢人無異了。
被漢人統治者公開排除在“漢人”這一種群之外,“山越”人也樂得從此不用承受賦稅貢役,但是漢族統治者豈能讓山越人如此清閑?很快的,來自平原地區的軍事打壓與經濟封鎖聯袂而至。
先是製作衣服的布匹原料沒有了,這點代價山越人倒可以承受,無非是回到過去獸皮樹葉的年代麼,這有什麼,反正在山林裏有時穿麻布衣服還要生怕衣服被樹枝荊棘掛爛。
但是隨後,山外的官府設置了專門的關卡和官職,斷絕了往山裏的食鹽買賣!
這點山越人就忍受不了,山裏煮不了鹽,但是鹽作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絕對不可以不長期攝入。
於是便有了山越人大舉出山搶掠的事件。
而這正是漢人官衙所希望發生的事情。江東猛虎孫堅,早期就是靠著剿滅打壓山越部族積累戰功一步步升遷的。到了孫策這一代,孫氏家族敵視輕蔑山越人的傳統更甚。曆史上的山越人也一直堅持著對孫吳政權的抗爭,雖然從未獲得成功,但是卻極大的拖了孫吳北伐爭戰天下的後腿。
在與漢族統治者抗爭的過程中,山越人也充分利用山區的資源優勢,開礦練銅打鐵,積極武裝自己。
在與官兵的對戰中,山越人依靠著生長環境賦予的體魄,在單兵戰力並不弱於漢人士卒。曆史上東吳政權兵源尤其是精兵的一大補充,就是來自於對山越戰爭的俘虜。
有名的就是賀齊麾下的解煩兵,其組成正是山越人,極其善於山地作戰及野戰。
當下山越這個名稱,其實並不能定義為一民族。而是漢族統治者對於不服官衙統治的丘陵山區居民的一種統稱。例如張繡的新都都尉祖郞,雖是漢人,但一直也屬於山越宗帥。甚至就連張繡招攬的廬江山賊陳策,也曾被廬江府衙上報為山越頭領。
由此算來,“山越”的人口數量是相當大的。因此這也成為了孫吳統治江東的心腹之患,曆史上有記載的東吳將領,都與山越部族打過仗。從程普太史慈到陸遜呂蒙,無一不建功於鎮壓山越的戰爭。
開始的山越人暴亂,是為了自己的生存。但是演變到後期,在一些頭領宗帥的統領下,山越人開始了爭取自立的抗爭。
而張繡目前就處於山越人由為生存而戰到為自立而戰的轉變期。
稍前些時候,張繡曾借助太史慈和祖郞的關係,與山越部族聯盟推翻孫氏在江東的統治,並許諾山越人一批錢糧鹽油。張繡以為僅靠這些無關緊要的恩惠以及不同於孫氏的懷柔政策可以暫時安撫住山越,使其在張繡鼎立天下決勝中原之前出不了亂子拖不了後退,但是現在看來,還是考慮的太淺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