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袁夫人(1 / 2)

陳宮說完話才反應過來自己之言有所不當,心虛有餘,俯首不敢再看袁瀾。好在袁瀾心寬性和,不會計較這麼多。

被袁瀾這麼一問,陳宮立馬是想起了正事,便又是張嘴欲言,張繡卻揮手阻道:“公台一向盡心公事,怕是難賞花吟月。不如隨寡人一等去後庭花苑輕鬆一下心情,可好?”

於是也未有侍婢隨從,三人直往花苑而去。此時正是夏秋交際百花盛放之際,壽春宮花苑種植移栽了不少各地進貢而來的花種,正是雨後清新,五彩芬香。

一路陳宮與張繡免不了一番談論天下時勢。

話說這兩個月劉備率魯軍攻打青州可以說是戰績輝煌,先是青州守將劉詢叛變,諸郡縣紛紛響應;但回師北海的袁譚卻認為自己和劉備交情關係不錯,於是私下向劉備請和,劉備斷然拒絕。袁譚惱羞成怒,不聽別駕王修(同王脩)之言,領兵出城與魯軍大戰,其先鋒大將彭安陣前被張飛一矛刺死,晉軍大敗,袁譚敗退回城。

王修見袁譚驚懼,便進言鼓勵袁譚堅守北海,以待辛毗領兵從平原來援,並保證東萊太守管統定然不會投降於劉備。

袁譚卻是仍然不聽,於次日便是棄城北逃,會合辛毗的部隊守臨淄,並派人往袁紹處求援。於是泰山以東諸郡縣聞風盡降於魯國,隻有東萊太守管統拋家棄子,獨身逃到袁譚處。

而管統的妻兒,在其走後立刻被叛軍殺害,獻功於劉備。劉備便命趙雲往東萊將這些阿諛奉承之徒盡殺之,將這些人的首級連同管統妻兒的遺體送歸管統。並於青州與民約法三章,廢盡袁譚苛政雜稅,仿效昔日高祖入關中之舉,於是劉玄德得青州士民之心。

魯軍聲勢大振,再攻臨淄,袁譚更不敢守,於是再一次北逃,這一次直接是跑過了黃河到樂安郡城,留管統、汪昭等人守黃河以南諸城。若非辛毗王修兩人勸說袁譚平原乃劉備早年活動之地,劉備在平原頗有人望,退回平原定然不戰自敗,袁譚估計還真會一次性跑回平原等袁紹的援軍。

劉備得北海、臨淄兩座大城名城,繳獲糧草輜重無數,卻得陳登之計,隻當黃河以南諸城為隨時可吃的嘴邊肉,不再攻伐管統、汪昭等守軍。以此避免給袁紹咄咄逼人的印象,免得其將主要注意力放在青州。

自此劉備自此北伐的目的算是基本達成了。大半個青州劃入魯國,青州六郡劉備已得三郡——齊郡、北海郡、東萊郡。(禪國封邦之後,地方郡國雙行製改為郡縣單行製,廢除各劉氏諸侯國,各郡國皆改稱郡,北海國、樂安國、齊國即改稱北海郡、樂安郡、齊郡)

但是倉亭那邊袁曹之爭還未分出個勝負。因為東西兩線作戰不利,處事不決的袁紹又是和曹操陷入了持久的拉鋸戰,希冀魏國的糧草消耗殆盡士卒疲憊不堪再發動致命一擊。

這一次曹操卻是徹徹底底沒了法子。許昌糧倉去年打官渡之戰便已是見了個廣底,一把火燒了烏巢也沒有給自己留多少殘糧。今年再一開戰,豫州、司州、兗州和南陽三州一郡的所有糧草,能戰的士卒也都是調到了自己身邊,此時也已消耗殆盡。他曹操再有驚世之能,終究隻是人而不是神,是憑空變不出糧草不會撒豆成兵的法術的。

倉亭之戰雖短短三四個月,對於曹操卻比持續半年之久的官渡之戰更難熬。士氣戰力向來高昂的曹軍長久作戰卻看不到絲毫戰勝河北軍隊的希望,身處四戰之地的魏國上下也漸漸失去了對未來的期望和往日的凝聚力,此種情況下,曹操縱使還有滿腹機謀韜略,也是無處去使。

是也,曹操和他的十餘萬魏軍,已是到了崩潰邊緣。此刻袁紹和他的五十萬晉軍隻等那最後一根壓垮駱駝的稻草落下,便能兵不血刃得獲得這場大戰的勝利。

當然這些暫時和楚國都關係尚遠,曆史的軌跡已經徹底發生了改變,坐擁楚國的張繡也不再操心袁曹之爭魏晉大戰孰勝孰負,張繡現在隻關心與自身關係緊密的事情,隻要楚國興盛起來,縱使以一己之力麵對北方群雄,又有何懼?

兩人侃侃而談,並不見關切之色,像是事不關己一般,很是輕鬆的談論北方時勢,一路走到花苑中心涼亭,陳宮這才頓了一頓,正色對張繡說道:“大王,趙韙反蜀了!”

趙韙舉兵起事?此事張繡卻是一步就知曉了,一開始他便猜料到陳宮來是為了此事。張繡之所以提前知道此事的發生卻並不是因為後世的曆史知識,因為畢竟每一位曆史人物每一個曆史事件張繡不可能都熟知,張繡之所以先知先覺乃是因為其他的消息渠道,不過張繡並不打算表現出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