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大王的兵馬呢,現在何處?”
中書令是儀負責傳達機要:“昨日接報,大王才到城父,至少需十日才能趕回……”
虞翻:“壽春可用之兵有多少?”
眾人互相看看,還是先是劉馥站出來:“壽春城內可用郡兵約有一千五百,六日之內還來得及從周邊的陽泉、下蔡、西曲陽、平阿諸縣調集過來一些縣卒,但估計不會超過三千之數。”
光祿勳袁胤:“宮內有一千虎賁銳士,另外把守武庫倉府的士卒還有一千五百之數。”
禦史大夫袁渙:“城內約有執法差役八百四十三人,廷尉府看管典獄,另有獄卒三百三十七人,合計一千一百八十人整。”
片刻的沉寂之後,華歆開口道:“如此說來,我們要以七千多人應對劉備的五萬大軍?”
“怕是如此”虞翻道:“李將軍雖然吃了兩個敗仗,但其麾下兵馬應該也還有萬餘,若是能撤回壽春,我軍便可有兩萬兵馬據守城池,本也不懼劉備的五萬魯軍。但是現在李將軍被關羽趙雲逼到了淮陵困守孤城,想調也沒法調,唉……”
已有侍者將一副壽春淮南及附近地圖搬上大殿。
王朗觀而望之:“劉辟將軍部不是在蘄縣銍縣一帶麼,距離壽都最近,調其兵馬回援應該趕得上吧?”
“不可!”華歆斬釘截鐵道:“劉辟部在銍縣蘄縣為大王充當護翼,且有斷後之責,不可輕易調動。其麾下也隻有兩萬兵馬,劉備乃知兵之人,若是輕易回師,難免不被其半路截擊。關張二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倉促野戰劉辟將軍必不是其對手。”
“能抵擋劉備之兵,看來隻有眼下這七八千人了。”
王朗麵露愧色道:“如今壽春外城仍在新建,舊城卻已長久失修,是臣下失職了……”
一直坐看的賈詡開口:“現在不是追究過錯失職的時候,再者壽春擴建與合肥新城兩大工程同時進行,另外還要翻新芍陂水利和各地道路,事項繁雜難免會有所遺漏。華司徒,劉太守,你二人現在可有所對策應計?”
眾人皆恭謹下來。
劉馥先開口:“現在應立即停止外城修建,讓民夫轉向修葺舊城樓垛。用料也都是現成的,多餘的石料木材統統運入舊城內,充作滾木擂石之用。”
“另外,臣下覺得,如此多的民夫雜役,都用作修葺舊城難免過於人浮於事,不如臨時征召其中精壯敢戰者充入守城軍中,以補我軍兵馬不足之缺。”
修葺城牆自然是要立馬做的,但是要是征召精壯入伍,牽扯到軍隊武事的,受製於張繡立下的文武分家的原則,殿上百官卻都沒有決議之權。
但除了一個人之外。
丞相之責乃是輔佐國君處理各類大小軍政要務,於是賈詡點頭許道:“你曆任壽春縣令、九江郡守,教民以恩威並重,我即使久居深宅,也能常聽街坊之人提起你。修葺城牆之事仍由王司徒督辦,你則全權負責挑選勇猛之士編入城衛軍中之事。”
王朗與劉馥皆俯首領命。
華歆:“現如今雖然湊出來了守城兵馬,但是卻無可用之將。微臣奏議,發布招賢榜,擇選良才猛士。另外朝中百官文武皆備者,可臨時兼作將領。”
右側武官位隻有三個人,而大多數楚國大臣連其姓名軍階都不知道,都是屬於那種平時打醬油,戰時當炮灰的小校角色。
張繡親率八校尉的各營兵馬與征東將軍高順部在譙郡前線征戰,本來身為奉車都尉的袁耀該隨侍左右,但;而征南將軍紀靈南征交州的戰事還沒有完結;征西將軍張勳駐紮在荊南鄂縣,且所屬各部兵馬分散在巴丘、夷道、宜都、夏口各要隘關口守備;至於征北將軍張遼能夠穩住西線對曹魏的戰線就算不錯了,目前的戰況張遼不向壽春求援就算不錯了,反正指望不上調其手下兵馬回援。
總結起來,眼下要守壽春,就得靠留守壽春的楚國文官們自己。
秘書令楊弘:“可要是涉及軍事,豈不是違背大王立國時定下的文武分離之策?”
虞翻:“眼下有城破之危,豈能畏首畏尾。若是大王在此,定不會坐看壽春城陷!”
賈詡看向張泉,開口問道:“殿下,你覺得哪位大臣的意見合適?”
張泉看著台下一群大人討論爭辯了好一會兒,終於輪到他發言了,便是率直道:“我聽你們說了這麼多,大概意思就是想說這壽春估計守不住。既然如此,不如直接棄城。大家一塊去北邊找我父王也好,往南邊撤到合肥也好,總好過在這兒等被劉備的兵馬包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