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西藏天珠(2)(1 / 2)

在藏地一些著名的西藏醫學典籍中,曾提到用天珠磨成粉配以珍珠粉、黃金粉、銀粉、藥草製成藥丸,據傳是治療險疾的特效藥,也是曆代許多高僧修煉“甘露”的藥材之一。

因為老天珠的數量非常罕有,不像其它的珠寶可以開礦挖掘,也因為天珠不可思議的磁場感應及靈性,加上曆代持有者的修持、配戴,促使其價值的提升,物稀為貴,故成了有心人爭相收集典藏之珍寶。

藏傳佛教的佛像在喇嘛開光引神靈進駐時,在佛像內除了裝置佛經咒語、少數的金銀寶石外,亦有部分以舍利子或天珠裝藏。

西藏位於海拔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山區,地形及氣候非常險惡,為了避免意外災害及各種傳說中魔類引起的疾病,藏族人在心理需求上衍生許多形式的護身避邪工具,種類無奇不有,但藏族人仍認為天珠是最好、最貴重的護身符。

根據林東廣所著的《西藏天珠》一書中所稱,截至目前為止,藏族仍可將古老純正的老天珠拿到西藏人民銀行或拉薩市八廓街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抵押貸款,或甚至直接當成現金交易、購屋等。

天珠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間,阿利安人的印度古國。當時的人們為求神佛庇佑,天珠因此被創造出來。當時人們以古老文獻《吠陀經》中記載的咒術、圖騰等符號圖案造型(也就是現在天珠上的各種圖案),畫於石材上,進於達到提升精神(靈魂)意識的效益。依《吠陀經》記載:遠古時因受地理環境及天然災害的影響,求神助佑之心自然產生,天珠因而被創造出來。同時,滲進了各種藥物治病,並用巫術咒語的圖騰意念,符畫於石材上,藉以獲得諸佛眾神的加持與護佑。

悠久的曆史和美麗的傳說,給天珠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那麼,天珠到底是什麼,怎麼形成的呢?

一種認為是火星隕石撞擊天珠原礦產生。天珠為藏密七寶之一,史書記載九眼石天珠的內部結構具有天然宇宙強烈的磁場能量。經日本研究證實為三、四千年前,火星的隕石墜落於喜馬拉雅山區,使天珠原礦在強烈撞擊下產生十四種火星上的元素,尤以“鐿”元素磁場能特別強烈,造成天珠有不可思議的感應,亦符合藏族人認為天珠為“天降石”之說。鐿元素磁場賦予天珠“魔力”。

另一種認為,天珠來自九眼石頁岩,那種岩石屬於沉積岩之一種,含有玉質及瑪瑙成份,紅色的磁波最強,是一種稀有寶石。

天珠內部結構上,具有天然宇宙強烈的磁場能量,其中鐿元素的磁場相當的強烈,且全世界目前僅有西藏天珠有此特殊元素磁場,因此配用天珠而產生的避邪、血症、防止中風、增強內氣等之功效。天珠屬於沉積岩之一種,組成顆粒大致為兩百五十分之一公厘,主要由黏土固結而成的薄頁片狀岩石。天珠的色澤大約可分為黑色、白色、紅色、咖啡色及綠色等顏色,頁岩顏色因所含化學物質而不同,如含氧化鐵者呈紅色,含氫氧化鐵者呈微黃色,含炭質則呈灰黑色。

天珠的能量上,也有諸多。

一是供佛。天珠供佛由來已久,可由大昭寺、桑耶寺等名山古刹所供奉的佛像之佛冠、額頭及胸前的鑲嵌上看到除了鑽石、珍珠、瑪瑙、珊瑚、綠鬆石外,天珠也是重要的供佛聖品之一。供養佛菩薩,能感召莊嚴的容顏及人際關係與財源之順暢,有利於菩薩道之展開。天珠和綠鬆石、琥珀、珊瑚等寶石並稱“辟邪七寶”,供上神壇、裝飾在佛陀像上,主要是因藏人喜歡用美麗珍奇之物來禮佛,也讓所有前來頂禮膜拜的人都分享這份美麗莊嚴。但解放西藏時,毀壞許多佛像、天珠,使得原本就很稀少的天珠數量更成罕有。

二是用天珠的磁場能量,增進身心的調和,啟發自在的定慧,進而改善人們的心性,有助於修行者引導心性趣入悲智圓滿的境界。

三是作為配飾。天珠的礦岩成份中含瑪瑙及玉質,屬半寶石,且純正的老天珠數量稀少,因此物稀為貴。在藏人眼裏,天珠相當於鑽石,多半是串成項鏈,戴在婦女身上當飾物,出席盛會的時候拿來炫耀地位,並不是宗教法器。近年來在配戴的設計上除了實用之外,美觀大方也是設計的重點。

四是作為藥用。在公元八世紀成書之《四部醫典》及十七世紀修正新注的《四部醫典藍琉璃》及《蒙藏物質醫藥論》等著名的西藏醫學典籍中,曾提到用天珠磨成粉配以珍珠粉、黃金粉、銀粉、藥草製成藥丸,據傳是治療險疾的特效藥,也是曆代許多高僧修煉“甘露”的藥材之一,但此方科學尚未證實,故不可冒然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