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 攻擊開始(1 / 2)

眾人都揮舞著防蛇花,四周的蛇群一時已不敢靠近,但也不撤退,人與蛇暫時僵持住了。

多曉生的意見依然是往火堆那邊撤,於是四人分別麵向四個方向站成背靠背的方陣,卓哈依揮著防蛇花開路,試著向前邁出了兩步,橫在她麵前路上的蛇紛紛往後退。

四人方陣挪過石台,前方的位置變得局促起來,蛇越來越多,蛇群已經圍堵起了蛇牆,那些懼怕防蛇花的蛇後退速變逐漸減緩。

卓哈依恃著有防蛇花在手,並不停下,揮舞著向前逼進。那些處在近距離的蛇大致嗅進了一些花的氣味,變得沒頭沒腦地到亂撞,有幾條扭動了幾下身軀,就仰翻在地上不再動彈,不知是死了,還是昏過去了。

這下可跟四人增加了麻煩,由於不知那些不再動彈的蛇是死是活,四人反而不敢往前邁進,孟貴用刀尖去撬那些蛇,希望能把它們弄到一邊去,可路上盡是藤蔓樹根雜草,弄起來十分麻煩,許久才能弄掉一條,孟貴索性舉刀將蛇攔腰斫段,反正蛇肉已吃了,不招惹已經招惹了,再弄死它一片又何妨!

孟貴此舉讓蛇群更加騷動起來,那些蛇開始不停直起半個身子扭個不停,多曉生就擔心它們突然奮不顧身射進方陣來和眾人拚個魚死網破,到頭來四人可就慘不忍睹了,還有那邊的樂子,也不知道情況到底怎樣。

多曉生的擔心是有根據的,狗急尚且要跳牆,更何況是毒蛇!這些家夥的仇恨心理極強,無論是古時還是當今,都有許多故事是關於蛇複仇的,雖然某些故事難免有誇張的成分,但無風不起浪。

在多曉生的生活經曆裏,就曾經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可惜先前多曉生忘記了,否則他是不會捕殺一條蛇給大夥吃的;現在,情急之下,多曉生卻清晰地想起這個故事來。

那些年,多曉生有段時間住康北石渠縣的一個寺裏修行,寺裏的主持是個老活佛。活佛養了一條長得高大威猛的狗,名叫岡瑪,岡瑪在人麵前又格外溫順可愛,因此,活佛特別喜歡它。

有一次,岡瑪獨自在寺廟後院的空地上玩耍,忽然發現從一旁的草叢中蜿蜒而出一條小蛇來。那條蛇長得與眾不同,通體雪白透明,更奇的是:它的頭頂長了一粒綠豆般大小的紅痣。岡瑪覺得好奇,便癡癡地看著那條小蛇。那條小蛇見岡瑪望著自己發呆,也好奇地豎起頭來,朝對方盯著。

許久過去,岡瑪和那條小白蛇始終保持著一丈來遠的距離,就這麼互相對望著。驀然間,從半空傳來一陣風聲,隻見一道黑影閃電一般朝小白蛇俯衝下來。岡瑪認出是一隻老鷹,它一縱身子,像利箭似的竄了過去,一口咬斷了那隻老鷹伸向小白蛇的利爪。那隻老鷹根本沒防備半路上會殺出一個克星,一聲怪叫,負痛離去了。

岡瑪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非常感激,朝它點了點頭,便遊進了草叢中。

此後,小白蛇和岡瑪隔三差五地在一塊玩,有時候,岡瑪還把它帶到寺廟內來玩耍,它們竟成了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活佛發現後,大為驚奇,有了什麼好吃的,就一分為二,一半給岡瑪,一半給小白蛇。

小白蛇長得很快,一年多下來,就身長丈許。但它像岡瑪一樣很溫順,平時除了捕捉老鼠充饑外,從不傷害附近的山民和牲畜。

有天活佛到外地去化緣,留下岡瑪在寺內守門。恰在這時,寺院來了一位行腳僧。那僧人肚子長得特別大,據說他一頓能吃很多食物,故此別人都叫他“五鬥僧”。五鬥僧是個酒肉都嚐的喇嘛,和活佛有點兒交情。岡瑪認識五鬥僧,對他的到來,自然表示歡迎。豈料這五鬥僧見活佛不在,頓時喜出望外。他好長時間沒吃狗肉了,三年前他來寺裏時,那時岡瑪還小,但長得很健壯,他就想吃岡瑪了,礙於活佛在場,沒有下手的機會。現在活佛不在寺裏,總算被五鬥僧逮到了機會。

五鬥僧立即找了一根繩索,衝岡瑪招了招手,想把它引到自己的身邊。岡瑪見五鬥僧喚它,就搖頭擺尾迎了上去。誰料它剛貼過去,那五鬥僧便出其不意地用繩索勒住了它的脖子,等它意識到不妙時,已經遲了。當時多曉生和一幹小和尚聽到狗叫聲趕過去看時,五鬥僧已將岡瑪勒死了。

多曉生和小和尚們對五鬥僧的行徑無比憤恨,可那行腳僧功夫了得,眾人合起來都不是他的對手,寺裏除了活佛,沒人能把他奈何。

五鬥僧竟將岡瑪吃了,把剩下的骨頭和皮毛用塊破布一包,在寺廟的後院挖個坑就埋了。

日落西山時分,活佛從外麵趕了回來。他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心疼得差點兒要和五鬥僧拚起老命來。可他一想事情已經發生了,再鬧也於事無補,免得為一條狗傷了同門的和氣。於是,他強忍下胸中的怒氣,問五鬥僧將佛緣的皮毛和骨頭埋在什麼地方,他好去祭拜一番。五鬥僧便領他去了寺廟的後院。

活佛到那兒一看,在埋葬岡瑪的皮毛和骨頭的地方,盤著一條白蛇。那白蛇眼裏不時地流著淚,顯得非常傷心。它見有人走了過來,“刷”地一下子豎起了腦袋,眼放凶光,惡狠狠地逼視著五鬥僧。夕陽下,它頭頂上那顆紅痣一閃一閃的,像是燃燒的火苗子。“阿彌陀佛!”活佛見狀知道情況不妙,急忙一把扯住五鬥僧的衣袖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