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奄美大島之飛奪湯灣橋(1)(1 / 2)

為了避免目標過大,林俊雄決定將抗日軍分散開,林家俊和唐芳菲帶著第二、第四、第五支隊到名瀨後分成三路,各支隊自行襲擊擾亂,最後在戶瀨內進入西南山區到湯灣嶽彙合;林俊雄召集帶著暮生的第三支隊和蠻熊的第一支隊到南麵的請島後分成兩路從西、南兩個方向進入湯灣嶽。

林俊雄帶著上百人偽裝成商人來到請島,請島有一個約300多人的村子叫請島村,村民都是奄美本地人,聽說林俊雄他們在海上遇到麻煩就熱情的來幫忙,並邀請他們去參加晚上一個村民的婚禮。

村民們載歌載舞,用他們特有的方式表達著對新人的祝福,幾個歌者唱著情緒充沛,回轉變化豐富的歌曲,整個村子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在被拉著跳了一陣舞後,林俊雄坐著品嚐著佳肴,請島村並不富裕,嚴格說起來村民過的很艱苦,婚禮的佳肴也是簡單的野味兔,幾種魚,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菜,他們的語言是奄美方言,不過日本在1609年占領後就強製要求所有人必須學會日語,與林俊雄他們交流倒是不成問題。

村長走過來端著一杯果酒遞給林俊雄,有些悲痛地說:“你肯定是在想我們的生活看起來還是很艱苦,幾百年前日本人占據了這裏,又移來很多日本本土人,我們叫他們島外人。日本政府的政策對島外人是大力扶持,並給予很多優惠政策,而對我們島內人卻是控製、打壓,導致我們島內人不僅生活艱苦還人口不斷銳減,現在島上的奄美人隻有不到3萬人了。”

林俊雄也不知道怎麼去安慰,或許殖民者就是這樣,占領了一方土地,卻不會去珍惜,除了奴役驅使當地人民,就是文化侵略要他們養成有奶就是娘的習慣,還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卑微的民族,仿佛侵略者就天生擁有高貴的血統。

聽見歌者美妙的聲音,極富民謠風格,便忍不住問這唱得是什麼意思。

村長耐心地解釋道這個被他們叫著“奄美島唄”,唱得是歌頌美好愛情的意思。

見林俊雄的詫異,村長又說起這個“奄美島唄”的來曆。

奄美島歌(奄美島唄)“唄”與“歌”意思相同。但“島唄”中“島”的並非一定指“島嶼”。在奄美方言裏,“島”更多包涵“故鄉”,“鄉土”或者“出生地”的含意,所以把“島唄”理解為奄美地區歌謠的總稱更為合適。而實際上,奄美諸島的“唄”,也從來未曾趨同一致的風格,不僅島與島,島南與島北,就連村落之間也可能存在風格獨特的“唄”。這些微妙的差異是由地貌,風俗的不同造成的。比如奄美的本島—奄美大島的笠利町處於北部平野地帶,那裏的唄節奏平緩、莊重,而在大島南部多山的地帶,“唄”即顯出情緒充沛、回轉變化豐富的特點。最初島唄被用作“通神”,後來用島唄來交換信息,教育後代和傳遞愛情,雖然生活十分艱苦,可天性純樸的奄美島民用最原始的音律,和悲傷的歌詞來像神訴說自己的苦難。每當八月十五來臨,島民們聚集在一起,點燃篝火,準備了黑糖燒酒,一起唱起祭祀神靈的島唄,向他們訴說著自己的苦難。雖然歌詞多數是苦難但卻沒有任何的怨恨!這種分體現出當時奄美島民們的“性本善”天性!島唄就這樣一代一代的,直到現在被完整的流傳了下來....

林俊雄感概著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承,但願奄美諸島的島唄能一直傳承下去。

奄美大島駐紮的日軍隻有一個中隊,在林家俊和唐芳菲他們幾次襲擊之後,分散在奄美大島各處的日軍被殲滅大半,甚至重要地方的警察保衛隊,也被殲滅。林俊雄一路向湯灣嶽進發,途中隻是在一處村落聚集地將30多個日本警察殺掉,便順利地進入山區,轉眼來到湯灣嶽。

湯灣嶽高694米,是琉球諸島中海拔最高的山嶽。山地崎嶇、河穀交錯,景色優美壯麗。山中有小的湖泊、怪石嶙峋的峽穀、湍急的河流、峻峭的山峰、雄偉的瀑布,山上到處是成片的原始紅樹林,偶爾還能看見野兔和不知名的小鳥,到處一片純天然的景象。

湍急的湯灣川河將湯灣嶽從中間隔斷,河上唯一的一條通道是一座叫湯灣橋的鐵索橋。橋的兩邊各有一根較粗的鐵索,下麵五根細一點的鐵索並排著,上麵鋪著兩層木板,據說是日本人到山中尋找珍稀鳥類、觀賞風景和將木材運出等原因才修建的。橋麵距離河麵有幾丈高,走在橋上搖搖晃晃,讓人膽戰心驚。

日軍駐衝繩第12師團駐地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