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尚天恩的真實身份(2)(1 / 2)

林俊雄將富川盛祥一行人迎上船,富川盛祥才將一切給眾人一一道來。

原來尚天恩是末代琉球王尚泰的嫡係重長孫,是尚昌的長子。在1914年出生之後就被秘密隱藏,1923年,尚昌在中國的旅行中患盲腸炎,在東京死去。臨死前命人將尚天恩送到首裏明月村的向家,接受琉球本土文化熏陶,避免王族被日本完全奴役,醉生夢死忘記了祖輩的血統。而外界隻知道1918年出生的尚裕是尚昌的長子。

他之所以認出尚天恩,是因為那塊雲龍玉佩,雲龍玉佩據說是明朝皇帝賜予琉球王的藩王憑證之一,琉球王族後裔均由嫡長子繼承佩戴。而富川盛祥的父親毛鳳來曾是琉球王國的大臣,後來琉球亡國後成為王族的家臣,對這樣的秘辛自然知曉。

富川盛祥不斷說著還不時歎氣,毛家也是閩人三十六姓之一,根也在中國,隨後他又說出一些眾人不知道的秘辛。

1609年薩摩藩侵略琉球,俘虜琉球王,迫使琉球國割讓奄美大島,並派兵監督琉球內政四十五年,琉球淪為日本的附庸國。1654年,琉球王終於擺脫了薩摩藩的控製,感念中國的厚道皇恩,主動遣使臣到中國請求冊封。當時的大清順治皇帝封琉球王為尚質王,定二年進貢一次。

而到了尚泰即位時,更是強令琉球將日本視為母國,奉行“唐土為父,日本為母”,承認是中國和日本的共同屬藩,殖民奴役琉球人民。1866年6月22日,清政府派翰林院檢討趙新、翰林院編修於新甲為正副冊封使率人數達434名的冊封使團登陸琉球那霸,還是琉球國世子的尚泰率百官前往迎恩亭恭迎。7月20日,冊封使前往崇元寺諭祭尚育王,8月27日,在首裏城百浦添舉行冊封大典,宣讀清朝皇帝的詔書,封尚泰為琉球國中山王。11月10日,冊封使一行回國,這也是琉球曆史上最後一次冊封。

1872年,尚泰任命尚健 (伊江王子朝直)為慶賀正使、向有恒 (宜野灣親方朝保)為慶賀副使,向維新(喜屋武親雲上朝扶)為讚議官,率團出使日本慶賀使到東京祝賀明治政府建立。九月十四日,尚健等正式謁見明治天皇,沒想到日本方麵卻突然宣讀了天皇冊封尚泰為琉球藩王的詔書,迫於壓力琉球使臣還是接受了這道詔書,從此琉球成為了日本的一個藩,並開啟了日本吞並琉球的第一步。

1875年,日本占領了琉球後,要求尚泰斷絕中琉關係,不再給清政府進貢。尚泰為了琉球民眾隻是承認琉球是中日兩國屬藩,高舉信義大旗,抵製日本的絕貢要求,寫信給當時的日本內務大臣道:

“本藩往昔之時,政體諸禮式不成立,諸篇不自由,隸屬皇國、支那,蒙兩國指揮,漸漸得成。藩用之物件,亦需兩國調辦。其外,不斷承蒙恩恤,皇國、支那之恩,誠難舉而盡言。兩國實為父母之國,舉藩奉戴,幾萬世不相替,篤誌忠義。自今欲赴支那進貢、慶賀並請冊封,如被禁止,不啻斷絕父子之道,而忘卻累世厚恩,必至失去信義之境。每慮及此,心痛不已。”

日本內務大臣態度極其蠻橫,他“怒聲喝叱,極度苛責,宛如對待三尺小兒,眾官因被鬆田叱責,夜不能寢,晝不能休,每日從早到晚,協議囂然,胸燎肝碎,食不能咽,遂精神困倦,身體疲敝,如醉如狂,麵色悉青,唯有歎息”。此時琉球內部一片風聲鶴唳,人心惶惶。汀誌良次村的部分士人主張接受日本的要求,以免重蹈尚寧王的覆轍,但更多的琉球士族則強烈反對。

盡管琉球政府與鬆田道之全力爭辯,尚泰從琉球大局出發還是部分服從了日本的要求。整裝待發的慶賀使被取消了,接貢船也無法派出,因而進貢使毛精長一行被迫滯留福州。琉球士族群情激奮,他們認為尚泰懦弱,聯名上書強調中華對琉球的恩德,呼籲尚泰堅定信念,決不接受日本要求,等待中國的救援。又有數百人在首裏城伏闕上書,稱尚健、向有恒從東京領受了封王的詔書,釀成今日之國難,宜將其明正典刑,又要求日本政府返還琉球國中山王爵位。龜川黨人傳檄各村,引起騷動,親日派的家宅被打砸。這樣的混亂局麵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整個琉球籠罩在亡國的陰影下。

1879年,尚泰100多王室的人被迫到達東京,開始了軟禁生活。

1882年春,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與日本駐天津領事竹添進一郎再次談判分島改約案,李鴻章有意接受,日本也作出了釋放尚泰或尚典的讓步。此時尚泰的家令馬兼才讓毛鳳來偷渡清朝,向清政府請願恢複琉球全境,故清政府最後還是否決了這一方案。1883年以後,中日之間便沒有再就琉球問題展開協商。到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不再提琉球歸屬,琉球問題這才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