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幸的人(1 / 3)

幸福的人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1

卓顯被一通電話叫走了,但是找來了護工如意。叢心然看著如意用兩個杯子將熱水變溫,左手杯子的水倒入右手的杯子裏,再倒回來,流水嘩啦啦撞擊杯壁的聲音並不悅耳,但叢心然覺得很動聽,如意的動作很嫻熟,杯子裏的水基本一滴不漏,慢慢能說一些話的叢心然忍不住問道:“您經常做護工嗎?”

長時間重複做一件事情的話,即使對物理規律並不能認知準確,也能做出成功率很高的較為不容易的事情吧。並且如意的性格並不算是開朗且大方的,更像是擁有三十歲的年齡卻經曆過五十歲的滄桑的狀態——例如不向傳聞滿天主顧打聽隱私和八卦這一點甚至連話都不會多說。

盡管叢心然的嗓音有些嘶啞,發聲很慢也不太準確,如意還是聽懂了,她抬頭看著叢心然,把手上的杯子放在一旁,說:“幹了十幾年了,剛開始的時候不太習慣,大多數病人的心情都不太好,誰也不是天生的受氣包,脾氣上來的時候也對著嗆過兩句,但是你也知道,要請護工的,都是些有錢又病重的人。有錢卻阻止不了病痛,有時候想想也覺得挺可憐的,人最後拚搏來拚搏去,有了錢卻沒命花。”

“那您同情他們嗎?”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個世界的悲劇報以善意。

“這個世界上不幸的人太多了,你能幫助他們的時候同情才有用。”看著叢心然眼神灼灼地望著她,如意笑了笑,接著說,“丫頭啊,其實我倒覺得,失憶了,也不一定就是一件壞事,雖說快樂的事情忘掉了,但是不快樂的不是也忘掉了嘛。更何況,也不是誰都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如意將在桌上放涼的水拿起來,站起來俯下身一點點地喂給叢心然。喝完水,如意想找個袋子將薄荷花包住換水,翻了幾個櫃子沒翻到,卻意外帶出來一個鼓鼓囊囊挺有重量的麻布袋子,如意問:“丫頭,拿這個袋子包花行嗎?”叢心然點點頭。

如意打開一看,不由得“咦”了一聲,打趣道:“沒想到丫頭還信這個啊。”拿出來一個小巧的觀音佛像。叢心然湊過去一看,也有些驚訝,竟然是全金色的。佛像做得很精致,如意拿手敲了敲,抽了一口氣:“我的天哪,我還以為是外邊鍍了一層金呢,怎麼是真金的啊。”如意轉過頭對叢心然說:“丫頭,你這才住過來幾天,這東西,該不是以前住這個病房的人的吧?”

感覺到事態緊急,如意雷厲風行地跑出去,也不知道去問了誰,回來時神色並不太好,看到叢心然不解地樣子,如意解釋說:“觀音是一種信仰的神明,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人們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會向觀音請願,求觀音施以援手。把觀音放在病房裏,應當是希望觀音大慈大悲,能夠保佑病人早日康複吧。”

“那之前的這個病人,康複了嗎?”叢心然問。

“死了。”如意的神情有些悲戚,“那個女孩,如果沒有死,應該也是和你一般大的了。”

“她是得了什麼病死的?”

“護士說,是個植物人,在床上睡了十年了,也不知怎麼的,突然人就沒了。”如意歎了口氣,似乎是想起了一些傷心的往事。

“那這個佛像怎麼辦?”叢心然看著如意難過的樣子,輕輕地問。

“放回原處吧,”如意說,“希望這個佛像能夠保佑這裏的病人,讓他們早日康複。”做了一個合十禮,如意將佛像裝回袋子裏。

叢心然有些不解地說:“如果,真的能夠保佑,女孩,怎麼會死?”

如意摸了摸叢心然的頭,臉上浮現出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母性的表情:“因為人需要有一點信念,就像鳥兒冬天從寒冷的北方向南方遷徙,路上會有很多阻礙和困難,也會有許多鳥兒因為饑餓、勞累或者寒冷死在遷徙的途中,剩下的鳥兒也會因為同伴的死亡而驚慌和恐懼,這個時候,頭鳥就會告訴剩下的鳥兒:‘我們一定可以到達南方,那裏有溫暖的陽光,永遠不會枯萎的綠色的樹,我們可以在那裏築造我們的家,孕育我們的孩子。’這樣,鳥兒們就又重新樹立起遷徙的念頭,向往溫暖的南方。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要相信希望,相信奇跡,即使最終那些鳥兒們還是會有死去的,但是因為相信,剩下的鳥兒們會活得更加勇敢和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