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自行建造了中國曆史上的第一艘蒸汽動力軍艦“惠吉”號和第一艘鐵甲軍艦“金甌”號,令西方工業界刮目相看。
同時,這些成就也吸引了另外一道目光。
“金甌”號下水不久,一艘破舊的小木船,便駛進了江南造船廠的船塢裏。
這艘小木船沒有再從江南造船廠的船塢裏出來,但十個月以後,又一艘鐵甲艦在萬眾矚目之中開出了江南造船廠的船塢。當時,在北洋海軍草創初期,每一艘船都是十分寶貴的財富,都是重中之重。可是這艘鐵甲艦,卻並非北洋海軍的資產。甚至就連清政府,根本都不知道這艘船的製造過程,甚至是很久之後,才得知它的存在。
誰也不知道這艘船的主人是誰,誰也不知道究竟是誰出資修建了它。
能夠在清政府的官辦造船廠裏,神不知鬼不覺地修建一艘大噸位鐵甲艦,這樣的財力,這樣的能量,實在是有些駭人聽聞。
當然,這樣的事情,自然也就是僅僅流傳在國家高層之中罷了,地層的民眾,並不知情。
這艘鐵甲艦下水之後,隨即消失,無人能知其去向。或許有人知道——可就連清政府和慈禧太後對此都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他人,更是隻能當做看不見。
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海軍屢戰屢敗,陷入危機之時,這艘消失在民眾視野中的鐵甲艦居然再次出現,經過短暫的武裝改造之後,便加入北洋海軍之中征戰渤海和黃海。在1890年時,北洋海軍兩千噸位以上的戰艦有七艘,而日本僅有五艘,這艘鐵甲艦加入其中,可謂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很可惜的是,由於清政府無能,慈禧老蠻婆子為了一己之享樂大肆挪用北洋海軍軍費,導致北洋海軍戰鬥力極其低下,最終不敵日本海軍,全軍覆沒。北洋海軍所有戰艦全部被打沉,就連這艘極為特別的鐵甲艦,也無奈折戟沉沙,葬身黃海海底。
當然,這艘船的故事並沒有就此終結。
1940年,悍然發動全麵侵華戰爭的瘋狂日軍占領上海,江南造船廠也被日本人占領,更名為三菱株式會社江南造船所。船塢內的所有資料、圖紙、記錄,也全部落入日本人手中。善於學習的日本人,對這些圖紙資料自然視若珍寶,當即便組織專家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小組,對這些資料進行解讀研究。
一個月之後,不知是出於何等考慮,三菱重工董事會居然得到了日本軍備委員會的批準,聯合川崎重工以及日本國內的其他幾家重工企業,集資組成打撈隊,遠赴中國黃海北部海域,不惜花費重金,耗時一年,居然將這艘神秘的鐵甲艦又給打撈了起來。
這艘鐵甲艦折戟沉沙近半個世紀之後重見天日,日本人竟不惜大費周章,將其拖回上海,又耗費巨資將其休整完備。
自此之後,這艘鐵甲艦就被改造成了日本海軍的一份子,跟隨日本人東征西討,馳騁東南亞太平洋海疆,甚至還直接參與了日美太平洋戰爭和中途島海戰。
日本在二戰戰敗投降之後,海軍不複存在,殘存的幾條戰艦也大多炸沉銷毀,唯有這艘鐵甲艦得以幸免,被改造成了一艘貨運輪船,用於民用。後來朝鮮戰爭爆發,日本大發戰爭財,基於戰爭需求,國內經濟爆發性增長,各色商船往來日本朝鮮海域之間,日夜不息。這艘被改造成貨輪的鐵甲艦,居然也在其中。
後來不知怎的,這艘神奇的貨輪居然被誌願軍神奇地俘獲,成為了草創之初的中國海軍後勤船隊中的一份子,走南闖北,為共和國又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但英雄終有末路之時,雖然經過了幾次大的修整,這艘船終於還是到了報廢的年限。再加上解放之後,國家大力發展重工,中國造船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其實已經不怎麼缺少這種民用船隻,因此,這艘船在六十年代就和平退役,並進入了拍賣流程。
最後,一位來自於中國山東的神秘商人買下了這條幾近報廢的運輸船,並將其命名為“大四喜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