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關於遊輪
(內容提要:歌斯達賽琳娜號遊輪是艘大船,更象是當今社會的一角。這裏把時下美好的生活都彙聚在一起,在這裏的人都應該盡情享受。)
近代曆史上英國有“約翰牛”的稱呼,故英國軍艦也最橫蠻。1840年,英國最先挑起對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1856年,英國夥同法國,挑起第二次對中國的鴉片戰爭。1926年英艦炮轟中國sc萬縣,中國老百姓死傷無數。1927年英、美軍艦聯合炮轟中國南京,中國軍民死傷慘重,沒有人敢出來與之論理。
據《彭德懷自述》:1930年6月“紅軍占領嶽州後英、美、日兵艦仍如黃石港一樣,很猖獗地對城岸亂轟。我們隱蔽地架好炮(當時還隻有我自己和一個朝鮮同誌武亭會用炮),待敵艦迫近時,還擊了幾十炮,大概有10發以上打中了兵艦,從此它們不敢抵岸射擊了。在黃石港時,我們還沒有炮還擊它。在嶽州紅軍戰士們,看到我們的炮擊中敵軍兵艦,不約而同的打倒帝國主義口號聲,響徹雲霄。”1949年長江兩岸,尚處於對峙的兩支中國軍隊,都發炮共同打擊英國洋人。所有的中國人都憤恨自1840年以來,即在長江上橫行的英國老牌帝國主義。
自清代中期開始,中國的海軍大致經曆如下。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都隻有木帆船水師,隻能對付海匪、盜賊、走私等。之後清王朝經十年努力,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fj、gd四支海軍。其中fj海軍剛初具規模,即在1884年中法馬尾海戰中全軍覆滅,南洋海軍也被法海軍擊沉兩艘軍艦。1894年甲午戰爭,艦艇總數達到42艘,噸位達4.5萬餘噸北洋海軍全軍覆沒。gd海軍實力弱,對外戰爭幾乎沒有派上用場(民國初年堅決支持孫中山,其中之一的中山艦,滿載排水780噸曾名噪一時)。清末期重新調整全國海軍,合並組成了巡洋、長江兩支艦隊。
民國年間海軍實力沒有明顯的發展,全國海軍也未能統一。抗戰爆發後,弱不堪戰的海軍在長江及各海口,進行孤注一擲的阻塞抗敵。所有軍艦都自行沉沒,實力很快喪失殆盡,從而出現了中國近代海軍發展史上的一段空白。抗戰勝利後1946~1949年,是中國近代海軍的第二次重建階段。在這一階段蔣介石國民黨政府,通過美英"贈艦"和美國的"顧問"重新建起海軍,實力達空前水平。蔣介石發動反共內戰後,海軍紛紛起義倒戈,最後隻有幾十艘海軍艦艇,跟隨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潰逃台灣。國民黨海軍的全麵潰敗,標誌著中國近代海軍史就此結束。遺憾的是起義軍艦,主要都被國民黨飛機給炸沉。包括當時中國最大的“zq”號巡洋艦,滿載排水量為7200噸,也因敵機轟炸自沉於葫蘆島港內。
新中國剛建立不久,即爆發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的朝鮮戰爭。戰爭中我軍靠貨款,得到前蘇聯60多個師的武器裝備,千架以上的米格飛機。因戰爭需要海軍的發展,隻得讓位於陸軍、空軍。有書籍載***主席,親自前往海軍司令部;向司令員肖勁光,把劃撥海軍的3億元人民幣經費要回來。朝鮮戰爭結束後,我陸、空軍已經空前強大。但海軍仍然受製於經濟發展,鋼鐵生產、科學技術等。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也沒有超過“zq號”的軍艦。隻有黨的十一屆三全會後,改革開放經濟前進生產發展科技發達。我們的海軍才得以逐步建立,並強大到現在的程度。可以說中的北海、東hn海三支艦隊,還有引進的“ln號”航母,已經下水的2號航母,正在開建的3號航母,以及越來越新式的核潛艇等,讓所有打中國主意的都望而卻步。
近代以後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在百折不撓的奮鬥中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現在中共領導下中國崛起了,走“一帶一路”、搞世界命運共同體。洋人們駕駛來的是巨大的遊輪,幫助中國人外出旅遊。當然現代的洋人肯定要賺錢!實事求是講我們這次旅遊,兩趟飛機票、加上來去rb的遊輪,其價格比預想的要少。這也是意大利遊輪巨大,設備先進、管理現代化,所帶給雙方的互惠和共同利益。
進入安檢口之前,林、彭導遊給旅行團的每一個,發放了有黃絲帶的胸卡。我的胸卡上:我們旅行團的號15、客人姓名xxx、領隊即導遊林健鋒、領隊的艙號1334,領隊的電話、客人艙號8455,等等都一目了然。然後還有同樣需填寫姓名、艙號,能貼補的黃絲帶。乘客登船時將貼補了黃絲帶的行禮,留給船上的搬運工。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將行禮送到各自的艙房。接下來登船之前的安檢、驗證護照、辦理相關手續,應該說已經和出國等同。
之後個人護照,都送交林導遊手上集中。因為時間寬裕我送給林導遊一張,自己的作品點擊單,他也高興地收下。須說明的是我背在身上的旅行包,交搬運工時對方並不接收,說是軟行禮要自帶。硬行禮如旅行箱之類的,才交給他們搬運。在這裏我看到船員搬運工們,用一種平板小車堆放和搬運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