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看似無關的幾個詞(1 / 1)

趁著剛回來空閑的時間,翻閱了之前寫的那部網絡小說,整整十多萬字,慢慢的看下去,修改了不少其中的錯別字以及一些病句。打算在此散文收尾之際,重新進入久違的小說之旅,無論怎麼說都得把一件事情做完,那篇還未寫完的小說總歸要有個結局。當然這是秉持著自己做事有始有終的原則,同時也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任到底。

‘大眾臉’,這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對於我來說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第一次明白這個詞的時候是從學校剛畢業出來,在某個城市麵試的時候,當時那家公司的一個女生一直盯著我看,我覺得納悶,就問她有什麼事情,結果來給我來了一句,你跟我一個同學長得超像的。話說當時我反應也是夠快的‘是他跟我長得像,大眾臉唄’,惹得那女生哈哈大笑起來。

第二次的時候是走在街上瞎晃蕩,結果有一個人跑了過來拍拍我的肩膀,開口就說‘XXX,好久不見了,居然能在這裏遇見你’,當時的我一臉懵逼的望著他。半天那哥們才反應過來,連連道歉說認錯人了,當然我隻是笑笑,畢竟後麵遇到很多人都認錯了,可能是我太大眾化了,所以很多人看到我都會認錯,自然我也習慣被別人認錯時候的那種尷尬。

很不巧的是剛好這個月又被人認為覺得眼熟,月初的時候去一個客戶的公司。談話間,他直接問我,‘我們是不是很早之前就見過了,總感覺好像不是第一次見麵,我們之前是不是打過交道’,不過確實是第一次見麵,畢竟我跟這個客戶也不認識,還沒接觸的時候,我連對方的名字都不知道。昨晚又去另外一個客戶家談事情,同樣閑聊之餘,他對我說同樣的一句話,‘是不是之前有見過,總覺得你很眼熟,以前你來過這個地方,還是說我們有遇見過’,當時我就嗬嗬了,出來這麼久,經常被人問這句話,好像我真的認識很多人一樣,走到哪裏都有認識我的人。

回歸到正題,想說一下關於‘恐懼’這個詞。恐懼,是一種人類及生物心理活動狀態;通常稱為情緒的一種。恐懼是指人們在麵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恐懼心理就是平常所說的“害怕”。(摘自百度)。

常常在夢中驚醒,大概這種現象來源於恐懼吧,夢中的場景往往十分的真實,好像在演一部悲情連續劇或是一部恐怖電影一般。醒來以後輾轉反側,會跟著所做的那個夢一直深入去探索,一直印刻在腦海中久久不能褪去。

大多這些夢的由來都是因為平時所遇到的一些瓶頸,長久以來束手無策,演變成一場又一場的噩夢,往往不願意記起的這些事情都在夢中逐一的體現出來。因為害怕所以變成恐懼,因為孤獨所以得獨自承受這一份恐懼心理,不敢與任何人說出這些令自己煩躁的恐懼心理。

說到這裏,感覺開始跟‘逃避’這個詞語掛上鉤了。一直以來都說自己有‘戀愛恐懼症’,倒不如說自己害怕受到傷害跟害怕傷害到別人,才開始逃避這件事,整整三年來拒絕過別人,或者說在發現苗頭不對的情況下,迅速的與不少人劃清界限,避免自己深入。

‘孤獨’,11月19號,很多事情總是來得非常的突然,但是卻依然是在意料當中。對於我來說,這件事可能很早之前就注定要發生的,隻不過它發生的晚那麼一會兒,結局跟之前差不多,如同就是承受之前的因果關係一樣,或許說,這種感覺似曾相識,一開始就注定的結果,是不大可能因為過程而改變。可能很早之前就把結果言中了,所以並不顯得那麼難受,隻是不斷告誡自己,孤獨的人應該習慣孤獨的生活。

‘信任’,始於信任,終於信任。一切過去的事情伴隨這兩個字,消失殆盡,從最好的朋友演變成不認識的兩個人,彼此刪除各種聯係方式,也罷,你既然開口了,那我就無條件的答應你。就權當從來沒有認識過一樣,所有的一切當成一場夢,人醒了,夢碎了,忘卻了。生活依然得繼續,隻不過我的一切與你無關,你的一切與我無關。從此形同陌路!各自安好便足以!

‘後悔’這個詞,從來不會出現在我的字典裏,哪怕做錯一個決定,我都從來沒有後悔過,而是選擇自己所該承擔的責任。人的一生說長也很長,說短也很短,我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後悔某一件事或者說去悲傷哪一件事情,因為我深刻的清楚著,這樣做並不會有什麼效果,發生的事情它既不會時光流轉回去也不可能當作沒發生一樣。當然我認為唯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承擔該有的責任,同時尋找如何應對接下來將會因為這個事件而引發出來的另外一些可避免的事件,所以我沒有時間後悔。當然心情必然會受到波動,隻不過我選擇克製跟自我化解。

很多詞看起來毫無關聯,卻總是有著微妙的關係。好比命運的安排總是讓我們很無奈,我們依然能在當中發現很多不一樣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