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古董圈的趣聞(2 / 2)

“古董鑒定這一行,首先看的眼力勁兒啊,前清皇帝溥儀。他有一次人去大臣家坐坐,看見大臣收藏的古董,溥儀就在收藏的古董裏走了一圈,然後說這是假的,挑出幾件贗品出來,當時的大臣就傻眼了,說皇上您怎麼知道的?溥儀說啊,我不會看我就知道你這些和我家裏都不一樣,這紫禁城皇上家肯定收藏的都是真品啊,所以說他不懂鑒賞這一圈,但是溥儀的眼力勁是練出來了,對咱們這一行眼力勁兒真的很重要,當然誰都有打眼的時候啊,最後這幾件古董我還都沒看出有件贗品。真的是走眼了。”湯海秋講故事一樣的敘述一段趣聞。

葉天龍聽著湯海秋將溥儀這段趣事也是會心一笑,也是溥儀是皇帝,家裏什麼沒有啊?那都是這真玩意兒,真東西見多了,你見假的那一眼不就看出區別來了嗎?那贗品做的再真它也是是假的和真品肯定有差距,湯海秋繼續自己的故事。

隨著造假技術的不斷提高,許多贗品專門針對鑒定真品的標準來造假,連專業人士都難以分辨。

“湯哥,咱們做古玩的靠的可是信譽兩個字啊,雖然說,這古董鑒定沒有什麼具體的標準,但是你坑過一次以後,我想以後不會有人再來了吧!”葉天龍在禦品軒三年的銷售經驗,帶給他最直接的經驗就是,古董一行,利潤是很樂觀的,那就有了做假的動力,但是正規大店為了自己的經營能夠長久,對於自己的信譽是非常看重的,一般把關的非常嚴格,當然也出現過把真品替換成贗品的事情,金錢動人心啊!

“天龍啊,咱們這一行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贗品雖然說現在是越做越精良,但是我們也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勁兒把好關,一旦出現問題,對咱們的名譽,那就是致命的。”唐海秋深有感觸地對葉天龍說的。

“湯哥,你說的對,那杜針眼兒給咱們送來一批假貨,就是包藏禍心。”葉天龍自然聽得出湯海秋給他講這些事情的原因。

杜針眼把這十件文物放在珍藏閣寄賣要的就是砸了珍藏閣的招牌。這商家要是沒有自己的聲譽,那以後的生意絕對會是一落千丈。賣出幾件贗品,自己門店的招牌就砸了,這不像那些街頭賣古玩的小店騙騙老百姓可以,像自己這種上了規模的大店接待的都是幾百萬上千萬的生意。一旦沒有了信譽作為保障,那基本上不會有人再來的了。杜針眼就是抓住了這點設計陷害珍藏閣。一旦我把寄賣的東西當真品賣了,那你這珍藏閣的名聲就徹底完蛋了。

“天龍啊,你既然這次也知道杜針眼的計劃了,咱們就不妨來個將計就計。給他下個套,你看怎麼樣。”湯海秋把這提議提出來之後葉天龍覺得也可行。像杜針眼這種人就要好好給他一個教訓,不然他真的不會有記性的。

葉天龍自然知道像湯海秋這種在生意場上摸打滾爬幾十年的人自然有的招數對付杜針眼這種小人。自己這次要好好配合一下湯海秋,好好教訓一下這杜針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