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內幕消息(2 / 2)

“這剛才給你講了一些趣聞,現在給你講一講一些內幕啊。”唐海秋喝了口茶,理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娓娓道來了。

有人說,盜墓產業鏈上的“產、供、銷”一條龍,是1980年以後才有的事情,這是一種誤會,它實際始自民國。這是一條秘密的渠道,產業鏈上有“小鏈”和“大鏈”之分。前者“銷”的終端在國內,後者則在國外,也更為詭異和複雜。

“產”,就是鏈條上第一環節——盜墓,主體是盜墓賊,在洛陽一帶則實行“公司化盜墓”,有能力、有勢力的盜墓賊成立“盜墓公司”,拉夥入股,是一種新型的“搭班子”形式。

“供”,就是國內文物市場的交易行為,處於交易的中間環節——主體是國內古玩商,也是盜墓活動事實上的組織策劃者。

“銷”,則是倒賣走私,進行國際交易,最終被國外博物館、學術機構和買家收藏——主體是財大氣粗的國際買家。

這“國人”與“外人”是互相勾結起來的,處於鏈條上的不同位置,是“供”與“銷”的關係。在1933年發生的安徽壽縣朱家集李家孤堆楚王墓被盜事件,聞訊而來的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各地古玩商,直接守候在工地上,東西剛挖出土,便讓古玩商搶購了,然後再轉手賣給國際買家。

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利益,不少古玩商給盜墓賊加大刺激的籌碼,鼓勵他們盜墓。據著名金石家商承祚所記,民國時期,在長沙一帶,古玩商直接“下基層”,與一個個土夫子接觸,打聽他們是否挖到秦墓,如果挖到這樣的墓,便“爭貽多金以誘惑,動其盜墓之心”

這裏麵英國作為當時的世界霸主,自然對中國的文物虎視眈眈,現在的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有大量中國國寶級文物藏,這裏就有該館鎮之寶商代雙羊青銅尊,商代龍虎紋青銅尊。這可是國寶中的國寶啊,就這樣讓那些土夫子買到了國外,真是一群無知的人啊。湯海秋講到這裏的時候非常的痛心。

“天龍啊,你應該知道市麵上有許多文物是不應該在民間流傳的。但是很多東西它就是在市麵上流傳下來了,那這裏麵就有很多問題了。以前清朝滅亡的時候很多太監從宮裏搗滕出很多古玩,那可都是真品呢。帝都作為當時的首都收集了很多古玩珍品。那時候民國初年紫禁城流出來的珍貴文物,那可是數以千計的,小太監聯合護衛往外倒騰古玩,哪都是明目張膽的幹。溥儀那廢皇帝自然不會幹什麼。你想要那那紫禁城是明清500年的都城,收集的文物古玩那可是海了去了,特別是那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生前最大愛好就是收集各種古玩。他給後代留下了古董那就是一倉庫一倉庫的。這裏頭許多珍貴的古玩而被民間人士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