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的氣氛為之一僵,但隨即,帝乙再次開口,繼續把握主動,打破了這種僵局。
“來來來,大家別愣著,繼續喝酒,繼續喝酒。”
“哦,對對對,臣,臣敬大王!”
“敬大王……”
……
菜過五味,酒過三巡之後,所有人都有一絲醉意。
雖說在座的都是各領一方的諸侯,同時修為也是不俗,但王室釀出來的美酒,號稱“神仙喝下五杯,也要醉生夢死”,雖說其中有一定誇大成份,但不難想象這等佳釀的酒勁有多足。
“孤有四個兒子,老大子啟、老二子衍、老三子期和老幺子受……”帝乙有些醉態,環視著場下的眾位臣子,問道,“其中,子啟、子衍、子受都是當今王後所生,而子啟是老大,又素有賢明,是個仁愛之人,可孤的老幺,不光美如冠玉,還從小天資聰穎,聞見甚敏,又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類孤!”
“類孤?”眾人聽後,皆是一臉震驚。
這兩個字,莫非就是帝乙的決斷嗎?”
世子之爭,在子啟十六歲成年時,就已經擺在了台麵上,子啟的支持者認為,長子已經成年,國不可一日無君,早早的立下世子,是為了以防不測,以安社稷。
但那時的帝乙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他通過一係列的措施,使得大商中興,又出兵征伐東夷取得大勝,使東夷族數十年不敢叩關,可謂說是文治武功曠古爍今,再加上那時的子受年紀雖小,但已經展露頭角,而作為一個父親,往往也都偏愛於老幺,所以立世子的事情就這麼擱置了下來。
時至今日,老幺子受也即將成年,而帝乙也亦老邁,現今已經不思房事,潛心修行,自此不無意外的話,世子之位,隻能從子啟和子受兩人之中挑選一個了。
“大王!”這時,一位上大夫走出,來到中間稽首,說道﹕“大王,臣覺得子啟殿下是大王的長子,為人又寬厚仁愛,常常微服出訪,體驗民間疾苦,心係百姓,且腹中有博學,天資聰慧,才二十出頭就已經是枷鎖八重境界,未來窺得知命,成就成湯太祖之偉業也不是不可。”
成湯,大商王朝的開國君主,殷人子氏的先祖。
“大王,臣反對!”這時,一道雄厚的聲音響起。
“是比幹……”所有人心中默道。
比幹,姓子,名幹,是當今商王的親弟弟,也是現今的亞相,三公之一領太傅銜。
可以說,比幹在帝乙心中的份量,一點不比四大諸侯差,而論親近和信任程度,更是甩四大諸侯不止一條街,當然,這其中北伯侯崇侯虎除外,在眾多諸侯臣子中,對大商的忠心可謂是首屈一指。
“大王,我殷人有殷禮,乃是天下禮儀之典範,更是我大商教化子民和馴化方外蠻夷的基礎,正是因為有殷禮的存在,才令我大商昌盛五百年之久而不亡,也正是因為殷禮的存在,才使得天下民風淳厚,文能載道,武可入道,各路諸侯、附屬視我大商為正統,學習我大商之文化……”說到這,比幹語氣頓了頓,微微側頭,掃了眼點頭稱許的西伯侯等人。
隨即,比幹繼續說道﹕“而我殷禮對於大位繼承之禮法明確有其規則,那便是﹕庶出不可得位!唯嫡子方能繼承大統!”
比幹抬頭,雙眼炯炯,此刻的他,仿佛化身成了一名為了捍衛殷禮的古板衛道夫,“長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受德,其母正後,受為嗣!!”
大殿內,靜悄悄的,唯有比幹這番慷慨激昂的話語,徐徐縈繞。
帝乙皺了皺眉,許久無聲。
他倒不是因為比幹這番話而動了怒氣,因為比幹說的是事實,而非刻意辱罵和貶低長子啟的母親。
因為子啟、子衍出生時,他倆的母親尚為妾,直到帝乙第一位王後去世時,王後都尚無所出,所以才立孕有兩子的現任王後成為帝乙的正妻,而帝乙的第二位正妻被立為王後之後,又生下了帝辛子受,才有了比幹那番“長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受德,其母正後,受為嗣”的話語。
立嫡還是立長?
帝乙在猶豫,因為他這兩個兒子都太過優秀了,一個是已經被眾多士大夫尊稱為‘微子’的長子啟,另一個不論是修行還是品德都不在曆代聖君之下的嫡子子受……
“大王,臣覺得,子受殿下尚未成年,而明年便是子受殿下的加冠禮,且每一位王室子弟在冠禮結束以後,都要去宗廟沐浴齋戒七日……不如,就把這個選擇,交給我大商列為先王的英靈吧。”一個老人出列,他沒有像其餘人那般稽首,隻是略微躬身,語氣溫和的對帝乙說道。
“善!”帝乙點頭,“孤就聽太師所言,一切,便等來年予以定奪吧。”
太師……
三公之首也,自帝乙一朝,唯有一人得太師之位,那便是截教碧遊宮三代弟子,金靈聖母門下親傳弟子——聞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