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梧點了點頭,道了一聲是。
一日後,吳庸在數十名騎兵護送下,來到了一片略有人煙的蠻荒之地,蠻林地界。
在一天的功夫後,帝辛先後進行了三次動員,以宗教、以利益等方麵,充分激發了這批土著的積極性,開始了一番熱火朝天的開墾運動。
到處都是勤勞的百姓,揮著鋤頭,拋灑下汗水,熱火朝天的開墾育苗的身影。
一路走來,吳庸驚奇地看著這一幕幕,這哪裏是一片蠻荒之地啊?分明就是一片生機盎然,充滿朝氣蓬勃的土地啊!
而且,從這批百姓臉上看到的不是壓迫的陰鬱,而是滿足的笑意和喜悅之情,人人都在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世子殿下大才啊﹍﹍”吳庸由衷的驚歎,臉上也浮現出一抹真摯的欽佩之色。
吳庸不曉得帝辛時如何憑空變出的這十幾萬百姓,但他卻知道,這十幾萬百姓,無疑是解開郝國這盤死局的一把鑰匙,若用的好,勝過數十次見血的刀兵。
匆匆地趕往蠻城,吳庸麵見了帝辛,並雙手遞上了曆時十五天的關於變法改革的方案。
這套方案,首當其中的就是軍功授爵製度。
這套軍功爵製主要包括兩項內容:其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這就是說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軍功是接受爵祿賞賜的最必要條件。其二,“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這是取消宗室貴族所享有的世襲特權,他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憑血緣關係,即“屬籍“,就可以獲得高官厚祿和爵位封邑。
在夏商周三朝,乃至後世的春秋時期,列國普遍存在“世卿世祿“製度。即為國家在選拔人才,包括軍事將領時,實行“親親尊尊“路線,主要在奴隸主貴族中選取。平日村社各級首領,戰時也就是各級軍官。戰場上軍功一錄於村社首領名下,普通士兵無論在戰爭中立下多大功勞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關係而產生的義務,軍功不會改變他們的社會地位。
頗有些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關係,即為的不公平,也調動不起百姓參軍的積極性和敢戰、善戰的武風。
在後世戰國時期,列國所推行的這套變法運動,有力地打擊了舊貴族特權,從根本上廢除了“世卿世祿“製度,以軍功受爵的新貴族取代了原有的舊勢力貴族,為朝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集權製度做好了有力的鋪墊。
這套製度無疑是超前的,但在上一世,帝辛也曾不知一次動過變法的心思,從本質上也是打擊舊貴族的勢力,與吳庸這套變法方案可謂是不謀而合,隻不過沒有他這麼全麵和縝密。
“若上一世,我能得吳庸這般的大才,何至於﹍﹍”詳細地閱覽完這套變法方案後,帝辛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猶記得上一世,他身死國滅,不屈的殘缺意誌飄蕩在人世間數百年,親眼見證了西周的興盛,到東周的沒落,乃至諸侯國彼此混戰﹍﹍
有了上一世大商滅亡和西周衰敗的教訓,此生帝辛更加堅定了變法圖強的決心,不論是誰,不論是何方勢力,都無法阻攔他複興大商,改革製度的勇氣和意誌!!
少許,帝辛結合上一世親眼目睹春秋各國關於軍功授爵的特點和條例,對這套方案進行了一些改動。
君臣之間商議了足有四個時辰,直到天亮,這才意猶未盡的結束了這場討論。
“留下來,陪我吃頓早飯吧。”望著神色略顯疲累的吳庸,帝辛微笑的拉著他的胳膊,不由分說的來到側室。
吳庸一怔,略微沉吟,也就仍有帝辛拉著,並沒有拒絕。
早餐很簡樸,不過是幾個肉包子和一碗清粥,外加三疊鹹菜。
但這頓飯,不論是帝辛還是吳庸,都吃得津津有味。
對於帝辛來說,能遇見一位治國大才,實乃人生中最大的幸事,而對於吳庸來說,能遇見一位知人善用的明主,也不枉自己滿腹經綸和近二十年的苦苦等待。
男人嘛,都渴望功成名就,希冀能遇見一位明主,闖蕩出一番大事業。
然而,本地豪族雖不缺精明之人,但卻人人剛愎自用,安於現狀。
吳庸這套改革,改的是什麼人?首當其衝就是他們這群大奴隸主舊貴族!
不等吳庸施展滿腔的抱負,說不定就會被抓起來,直接就哢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