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自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後,在其晚年他發明了鼎。他采來首山銅,在荊山下鑄鼎,鼎剛剛鑄成,天上突然飛下來一條龍,那條龍有著威武的眼睛和長長的、閃著銀光的龍須,整個龍身透著金光,降臨時好像帶來萬匹的金鍛,籠罩了整個天空,黃帝當即騎上龍身,飛升而去。有幾個小臣,也想隨他升仙,便匆忙間抓住了龍須。結果龍須斷了,這些小臣又墜落到地上。據說龍須草便是那些龍須變的。
後來的人為了紀念這位帝王,就把黃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而‘乘龍升天’這門人皇絕學,據說就是黃帝升天時,所傳下來的秘法神通。
這則傳說,帝辛之前也曾聽過,當時也是聽的如癡如醉,但當他飛升仙界,拜入碧遊宮時,未曾聽說過黃帝飛升,位列仙班,也曾四處打聽古之人皇的下落,但卻都未果,仿佛憑空消失了一樣,隻留下一座無骨的墳墓,供後人留念。
除了人皇外,其餘兩位皇者的下落一直都是個迷,哪怕帝辛翻遍碧遊宮史籍,也毫無任何頭緒。
漫步在禁宮的羊腸小道上,四周皆為竹林,這裏已經較為偏僻,因為過了羊腸小道,便是王室的宗廟,此乃殷商絕對的禁地。
這是重生以來,帝辛第二次來到這裏,第一次,是他成年儀式時,在宗廟裏接受了列為先王的訓導和隔空傳法,自此奠定了他的世子之位,牢不可破。
推開眼前重屋的大門,帝辛輕步走去,立於那數十個靈位前,恭敬地行三叩九拜之禮。
禮畢後,帝辛繞過先王靈位,從旁邊的側室涉入,來到了一座陵園中。
陵園自成一個空間,約有一城大小,是當年成湯太祖以一己之力,開辟出的一個異空間,專門陳列殷商先王的重要遺物或是不朽之寶。
在殷商,哪怕是平民死後,或多或少都會有幾個隨葬品,更何論是九州的主宰?但王室的寶貝,顯然不可能一塊隨著先王入土,必須遺留給後世子孫傳承下去,故而,先王們生前隨身的寶物,除了幾個隨遺體下葬後,大多數都被人帶到了這座陵園內陳列。
陵園中的寶物,最次的都是下品法寶,諸多兵器琳琅滿目,不下數萬,有的是先王遺物,但更多的是先王對外戰爭時,所繳獲的珍貴戰利品,視若勳章般,收藏在自己的寶庫之中,死後便陳列在了這裏。
輕車熟路的越過那一件件染上殺伐之氣的寶器,複行十餘步,帝辛走到一座青銅鼎前,陡然站定。
“後母戊大方鼎!”望著碑文上的字,帝辛頓時呢喃出聲。
後母戊大方鼎,是商王祖庚和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製,是殷商璀璨的青銅器文明,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後母戊鼎厚立耳,折沿寬緣,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麵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雲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凹弦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