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了咬牙,赤腳大仙以羌族的古語,倏然呢喃了一陣。
他本就是西南羌族人,包括蠱宗大多數人,都是羌族和南蠻的後裔。
早在大夏時期,夏主就不停地發兵征討四周蠻夷,包括夏主麾下的各個方國的諸侯,為了地盤也不停地與周邊部落和國度發生戰爭,特別是羌族和南蠻族,因為最為弱小,而且羌族的前身三苗族,幾乎把五帝全都得罪了遍,最早三秒曾效力於蚩尤麾下,與黃帝做對,黃帝念在三苗族及時歸降的份上,就免了三苗族的罪過,但到了帝堯時期,三苗族非但沒有感化,反而不停地叛亂作死,直到大禹時期,才徹底解決了三苗之禍,由此羌族和氐族,從三苗種族內分離出來,得以沒有被趕到近萬裏開外的三危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敦煌郡。
然而,羌族的前身畢竟是三苗,夏禹的後代又怎能給羌族什麼好臉色?且三苗族滅亡後,羌族隻是三苗當中的一支,本就衰弱的可憐,又被大夏連年的敲打,抽絲剝繭的讓出一塊塊棲息的地盤,動輒就把羌族當作殺雞儆猴的那隻猴兒,百般的欺辱和蹂躪。
底子本就淺薄的羌族,自然經不起大夏連年的折騰,不得已,大批羌族人以及有著相同遭遇的南蠻人離開了家園,一路北上而行,想要投靠西北的犬戎族,或是東邊的夷族,但正如殷人排外一樣,這些蠻夷更加的排外,征服一個部落後,往往都會把部落內的男性全都殺光,隻留下不過車輪的幼童和女性,確保酋長的無上統治權威和族內的血統,怎麼可能會接納羌族人和南蠻人?
在被犬戎和東夷驅趕後,無奈之下,兩族的後裔隻能北上來到了宗教界。
起初,他們兩眼一抹黑,因為又是蠻夷的身份,被宗教界裏的許多人都瞧不起,百般的羞辱和嘲諷,因為宗教界人士,一直自詡他們才是正統,而不論是殷商還是禹夏,都隻能算是文明種族,比蠻夷種族高等一點,要比宗教人士低等一些,心高氣傲,不可一世。
千百年過後,大夏亡了,但宗教界依然存在,在宗教界一些老頑固看來,世俗界的王朝隻是曆史長河中的匆匆過客,不論是千年國祚還是百年國祚,放在宗教界曆史中都是無足輕重的。
因為來自外部打壓和排斥,迫使兩個種族的遊子隻能抱起團來互相取暖,久而久之的便組成了一個‘南人幫’而這便是蠱宗的前身,直到約莫八十年前,蠱宗一代天驕張阿瓦,統一了零散的南人幫各個派係,建立了蠱宗,並要求所有人按照世俗姓氏改名換姓,舍棄本族的傳統和語言,學習殷禮,以殷人為師等等。
在張阿瓦勵精圖治下,他拋下種族之分,效仿截教“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濕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的思想,五年後,使得蠱宗從下宗一躍成為了上宗,入主中郡,發展今日已是鼎盛無比。
前世,帝辛曾見過已至暮年的張阿瓦,從他的眼中,隻看到了看破世間萬物的平和,若他大壽能在延續十年的話,說不定就會成為人界碩果僅存的知命大修士之一,把蠱宗再度帶往一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