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卜官可否能算出,這暗中作祟之人,是何方神聖?”帝乙問道。
莫蒼略有猶豫,直視著帝乙的眼睛,說道,“天機﹍﹍不可泄露。”
帝乙沉吟片刻,他點了點頭,讀懂了莫蒼話語之中所包含的隱晦訊息。
“大商﹍﹍”這時,一道威嚴的聲音從帝乙的冕旒後傳出。
眾臣皆默,垂頭聆聽著訓示。
“大商,已不動兵戈許久,怕是有些人忘了東夷和南蠻的下場了!”
眾臣一震,帝乙登基後,最值得炫耀的兩件事,那就是對東夷族和南蠻族的征伐之戰了。
東夷族,隻是一個種族的名字,其族群內部,分為若幹個部落,互不統屬。在文丁時代,江淮之間的東夷族分支,島夷和淮夷強盛起來,先後建立國家,對外稱王,準備大舉進攻商朝。
帝乙九年,帝乙出兵征伐島夷和淮夷,途中受到孟方的截擊,打算與東夷族形成內外夾擊之勢,但帝乙卻果斷的率領諸侯反身討伐孟方,覆滅此地,但也因錯失良機,班師回朝。
帝乙十年,帝乙率軍繼續征伐夷族,到達淮水流域的攸國。帝乙和攸國國君攸侯喜合兵攻伐夷族,於帝乙十一年得勝而回。自此,島夷和淮夷實力銳減。
帝乙十五年,帝乙再次率領諸侯南征蠻族,屠殺上百萬蠻族子民,重創了實力在四夷中本就弱小的南蠻族,至今都未恢複元氣。
經過十五年的對外戰爭,帝乙一舉掃清了殷商周圍的覬覦之敵,也給殷商內部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自此才能安安穩穩的馬放南山,休養生息起來。
如今,帝乙談及這一話題,所釋放的訊號已經很清晰了,他是堅定的主戰派,大商朝已經有近十年,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了,導致許多人已經忘記了島夷、淮夷和南蠻族對大商朝的冒犯所產生的傷痛了。
“東海龍宮不服王令,水淹陳塘關,殺我子民,罪不可恕!命世子子受,領四萬朝歌軍、一萬孟津應龍軍、禁軍各衛三千人,一百名玄鳥衛出征,節製陳塘關二十萬兵馬,征剿東海龍宮!”
“兒臣遵旨!”帝辛稽首長拜。
“這一戰,孤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大商朝的威嚴決不可侵犯!故滿朝文武需上下一心,將征剿東海龍宮的一切事宜準備妥當,傾全國之力,務必要打好、打贏這一場仗,揚我國威!”帝乙輕喝。
“臣等遵旨,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拱手應諾。
“你們都跪安吧。”帝乙揮了揮手,隨後又說道,“莫蒼,你留下。”
“是,大王。”莫蒼拱手道。
﹍﹍
朝廷既然已經確立了對東海龍宮的處置方案,不管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現今都隻能把心思往相同的目的使勁。
不難看出,帝乙對征剿東海龍宮這一場仗很是看重,竟然連人王親衛,大商朝最精銳的部隊——玄鳥衛都派給了帝辛使喚。
要知道,玄鳥衛統共也就三千人,一下子派給帝辛一百人,足以表明對此事的鄭重。
此後的三天,帝辛一邊等待著治栗內史府調撥軍隊的輜重糧草,一邊也在與群臣商議征剿東海龍宮的具體計劃,選擇出戰的將領和負責監軍任務的士大夫。
這一天,帝乙突然傳下詔諭,撤銷太卜司,重建了一個嶄新的機構,名曰監天司,並脫離奉常府的節製,不在是奉常府的下屬分支機構,直接聽命於帝乙,並冊封莫蒼為監天司司命,其大徒弟桑斯為少司命,下轄黑侍,白侍各一名和若幹個監察。
“監天司?”帝辛摸了摸下巴,臉上頓時露出一絲了然的笑容。
大巫神教尊奉昊天上帝為真神,昊天,即是天,而監天司,不就是監察諸天機構的意思嗎?
昔日的雄虎,時隔十年後,終於再度露出了猙獰的獠牙,帝乙撤銷太卜司,另建監天司,並非隻是改了一個名字那麼簡單,名字裏所包含的意義,卻是一種很強烈的訊號,證明帝乙漸漸地從保守態勢,轉為更加激進的趨勢,不僅要剿滅外患,還打算對內部的一些問題,進行肅清了!
“東海之亂,十有八九就是大巫神教在背後搞的鬼,父王建立監天司,也算是一報還一報吧。”帝辛暗暗琢磨道。
這位帝王,不在忍氣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