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殿下,依您之見,該派遣多少兵力前往青龍關和三山關?”那名大夫問道。
“世子殿下,臣覺得,三萬朝歌軍足以。”飛廉拱手道。
“三萬?光是南蠻王麾下的蠻兵,就有四五十萬之眾,三萬兵馬怎夠?”有人反駁。
飛廉道,“吾王聖明,勇冠天下。早年對南蠻用兵,已經讓蠻族元氣大傷,精銳老兵十不存一,那南蠻說擁兵五十萬,但正規軍的數量頂多三十萬左右,餘者,要麼是奴隸,要麼是輜重部隊。再者,這三十萬兵力的戰鬥力,頂多與邊關軍團相等,麵對我國王牌中的王牌,朝歌軍隊自然是不堪一擊。三萬兵馬,可當二十萬鐵軍!”
“你太武斷了,這所說的這些,都隻是你的主觀推斷,三山關和青龍關,乃是南方重要的關隘,一旦有失,蠻族的鐵騎就可兵鋒直入,我朝再無險關可守,無所顧忌的肆虐我朝腹地。”一位老臣說道。
“殿下,臣覺得征調八萬朝歌軍和五千禁軍足矣解兩關之圍。”風雲侯尚敬忠朗聲道。
“臣附議。”永成候蘇達拱手道。
帝辛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略微沉吟,便說道,“征調六萬朝歌軍、三萬應龍軍和三千禁軍,即可開赴三山關和青龍關,並命令其餘邊關總兵,嚴守自己的崗位,警惕一切可能來犯之敵,並從即日起,堅壁清野,訓練民兵,以備不時之需。”
眾臣低聲商議了少許,垂著頭,沒有異議。
“世子殿下,這一次殿下想派哪位侯爺為帥?”商容問道。
帝辛略微沉吟,問道,“諸位覺得,朝中那位將軍可擔此重任?”
“臣推薦武成候黃飛虎,武成候精謀統兵之道,武力更是冠絕三軍,自入軍伍以來,未嚐一次敗績,國家危難關頭,可擔起重任。”一位老將說道。
“武成候,你說呢?”帝辛不動神色的望著黃飛虎。
黃飛虎拱手道,“臣,必定萬死不辭!”
帝辛看著他,臉龐平靜,讓人看不清喜怒。
黃飛虎,
是打算複出了?
李仲被殺一案,一直都沒有一個結果。
之前黃飛虎戰戰兢兢,整日縮在家裏,一直低調的很,靜靜地等待闡教使者下凡,調查李仲被殺一案,好積極配合,證明自己的清白。
或是已經知道殺掉李仲的人,是帝辛,生怕被他再次盯上,往自己身上潑髒水,所以才從善如流的選擇隱退,不敢再趟世子之爭這個渾水。
一直到帝辛繼承世子位,原本就看他不順眼,黃飛虎又豈會自討苦吃的複出?在帝辛眼皮子底下晃悠?
這不是故意把自己送到帝辛嘴前找死嗎?
如今,黃飛虎不在躲躲藏藏,趁著南蠻叩關之際,想要再度重掌兵權,意欲何為?
帝辛殺了黃天化,所以他心虛,對黃飛虎心存高度的提防和戒心,黃天化之死,固然能隱瞞一時,但卻瞞不了一世,哪怕黃飛虎手中並無任何證據,但即使是猜,他也理應能猜到。
畢竟,西域是帝辛的地盤,有能力神不知鬼不覺除掉黃天化的人,唯有帝辛一人罷了。
正所謂殺子之仇,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