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閣老無法容忍孟宗揚的原因之一,是這混小子四處攀交情也罷了,偏生他跟誰交往過,誰就過一陣子上折子彈劾他這次輔——換誰受得了?讓他的臉麵往哪兒擱?別人不清楚,他可明白的很,知道自己當初絕對是瞎了眼才會保舉這麼一個混賬東西。
朝堂的情形,跟哪兒都是大同小異,一出熱鬧,立馬有人跟著湊人腦。反正罵孟宗揚也不會虧本兒,要是說到點子上,皇上下令嚴查,自己說不定就出名了。
皇上的態度與以往相同,不予置評,該管的國家大事一件不落地給予批示,臣子掐架他不管,隻看熱鬧,不把他鬧騰的心煩了氣極敗壞了,絕對是一個字都不說。
這是最要命的。既讓被彈劾的人雲裏霧裏,也讓彈劾人的心裏沒底。
幸好官員多得很,孟宗揚又實在是招人恨,幫徐閣老打壓他的人大有人在,恨不得把他祖宗十八代都翻出來一起罵。但是可惜的是,誰都知道孟宗揚無父無母,是皇上親自提攜的——孟家前人絕對是不能探尋且不能指責的,否則便會惹得皇上炸毛,結果自然不是孟宗揚遭殃,而是他們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質疑皇上看人的眼光還了得?
親人不能指責,那就隻算這一輩人的賬,隻從孟宗揚來往頻繁的人下手。
裴奕首當其衝。
先前孟宗揚與他每日在一起切磋或較量文韜武略的事,是不容置疑的。
裴奕在公務上絲毫差錯也沒有,但是沒關係,他家產豐厚,十幾歲的少年人,怎麼得來的?誰管你真實的原因,隻要能做文章即可,況且,他坐的位子可是人人眼紅的肥差。隻要人們都認定錢財來路不明,這貪贓受賄的罪名就是板上釘釘了。事實不重要,以訛傳訛能置人於死地,有些時候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