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實力(1 / 2)

這段時間裏,《我們倆》在影院上映了。

有了在電影節拿獎的經曆,這部片子不像其他的文藝片那樣在影院一周遊,而是堅持放映了半個月左右,最終因為觀眾太少而下線,票房不足五十萬。

對院線來,這是一筆不賺錢的買賣。

影片拷貝加上人工成本,還有資源的浪費,都會被統計進去。

如果這塊熒幕放映其他能吸引觀眾的電影,院線的收入自然就提高了,這就是資源浪費。

林子軒沒料到是這種結果,他覺得票房應該能過百萬。

幾年前,國內觀眾對在國際電影節上拿獎的國產影片熱情很高,認為這是為國爭光,怎麼著都要到影院看看,表示支持。

但在好萊塢大片的影響下,觀眾的觀影興趣生了改變。

拿獎不再是衡量一部影片是否值得觀看的重要標準。

再,自從海外的資金進入國內的電影市場以來,經過海外電影人的運作,國內影片在國際電影節上拿獎的次數越來越多。

獎項在觀眾心目中的含金量逐漸降低,一般的獎項引不起大家的興趣了。

這就像是奧運會,在八十年代,運動員拿塊金牌都會全國沸騰,現在就沒有那麼看重了。

《我們倆》遭遇這種狀況,一個是本身題材的問題,還有後期的宣傳沒跟上,如果像《沒完沒了》那麼大投入的宣傳,票房還會高一些。

但這就沒有必要了,怎麼著也不會有票房奇跡出現。

這還不是網絡時代,可以進行網絡營銷,把一部爛片都能炒作的人盡皆知。

通過觀眾口碑傳播的效果有限,林曉玲在網絡論壇上了不少帖子,沒想到適得其反,被不少論壇的管理員認為是惡意打廣告。

“老哥,你那個時光論壇不行啊,一點效果都沒有。”林曉玲抱怨道。

“剛開始做,不會這麼快有人氣,你就別忙活了,沒用。”林子軒不在意道。

林子軒在公司市場部找了兩個對網絡感興趣的員工建了一個電影論壇,主要是介紹國內外的影片,布電影的最新消息,以及對正在上映的影片做出評價等等。

目前還不夠正規化,正在一步步的摸索,這是為了聚攏人氣,為以後建立網站做準備。

網絡上那些知名的論壇每的在線人數都過萬人,時光論壇眼下還隻是一個論壇。

之所以選這個名字,是因為在一些導演看來,電影是一種雕刻時光的藝術。

“我不甘心啊,這可是我的第一部長片,這種票房都不好意思出口。”林曉玲鬱悶道。

“你別不知足了,能上映就不錯了,國內每年都有一半的片子在倉庫黴呢。”林子軒淡定道,“不是把日本和東南亞的版權賣了麼,總體來還是賺錢了。”

由此可見,低成本文藝片在國內生存狀況的艱難。

第六代導演總是抱怨國內的審查製度,抱怨院線不給他們上映的機會,抱怨觀眾不懂藝術,卻沒有從他們身上找原因。

就算他們的影片在院線上映,也很難得到觀眾的認可。

Tip:收藏+分享文藝生活,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