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鍛煉(2 / 2)

這個回答中規中矩,不張揚,符合她現在的身份。

布會結束,記者們回去趕稿,爭取明見報。

電視台占有優勢,在晚上的娛樂新聞上就能播出。

這個報道不光是布會,還要整理各種資料,對《渴望》這部電視劇進行全方位的回顧,甚至是做一個專題。

接下來的幾,媒體在回顧的同時,對《渴望》的續集做了大量的解讀。

通過布會上透露出來的點滴消息,這部續集講的是九十年代的故事,但具體的故事內容不得而知,隻能和整個時代的展息息相關。

除了那些演員們,年輕的導演同樣受到了關注,林曉玲過往的履曆被刊登出來。

有些讀者恍然,原來那部叫做《姐姐》的紀錄片是她拍的啊。

當年《姐姐》在社會上由於家庭教育問題引了不的爭議和反響。

林曉玲沒想到自己拿了大獎沒有出名,拍《渴望》的續集卻讓她被國內的百姓所熟知。

在感慨的同時,她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項目已經啟動,資金會6續到位,電影的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

林曉玲以往隻指揮過二三十人的劇組,這次要統領上百人的製作團隊,對她來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種鍛煉。

一名導演不能光拍攝成本電影,還要能駕馭大製作,如此才能成為大導演。

以李桉為例,剛開始拍片的時候也就是幾十人的團隊,現在幾百人的團隊照樣玩得轉。

大家都是這麼一步步鍛煉出來的。

這次的製作班底以好夢公司和京城電影製片廠為主,林子軒和韓三評是製片人,還邀請了電影學院的教授鄭洞添做為藝術顧問。

整個製作團隊的水準很高,接下來就看影片的拍攝情況了。

按照拍攝計劃,兩個月的籌備期,七月份開機,五個月的拍攝周期,十二月份拍完,一個月的後期製作,爭取在過年之前上映。

二零零零年元旦和春節的間隔不遠。

那時正是迎接千禧年的狂歡時刻,《渴望》續集的上映有著特殊的意義。

“迎千禧,看《渴望》。”

千禧年意味是新的開始,《渴望》意味著對過去的懷舊。

新舊交織的年代,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戀,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渴望。

相信這種宣傳口號一定會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

好夢公司今年投資的兩部電影,《大腕的葬禮》放在賀歲檔,《渴望》的續集放在春節檔,這樣免得自己和自己競爭。

這種安排對其他影視公司來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馮曉剛和葛尤聯手的賀歲片就是票房的保障,現在再加上全國矚目的《渴望》續集,連續霸占賀歲檔和春節檔,讓那些影視公司情何以堪。

他們要麼選擇和好夢公司的電影同期上映,拚一拚,要麼就改變上映檔期。

未來國內電影市場的競爭會愈的激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