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波瀾(1 / 2)

二月一日,韓含的《三重門》上市銷售。. .

有了前期的宣傳鋪墊,銷售成績自然不用,雖然還沒到哄搶的地步,不過在滬城的一些書店出現了排隊購買或者銷售一空的現象。

排隊的讀者以中學生為主。

現在正值寒假期間,他們相約出行,成群結隊的前往書店,就是為了看到韓含的。

吸引他們的除了韓含叛逆的性格,還有《三重門》裏對於學校和教育製度的批判。

出版社在宣傳的時候特意針對學生群體,把這本成是韓含對學校的反抗和控訴,把韓含作為中學生的代表。

一個人反抗整個教育製度,聽起來就是那麼帶感。

其實沒有那麼誇張,主要講的還是滬城中學生的日常生活,情節較為平淡。

韓含隻是一名十七歲的高一學生,不是鬥士。

出版社替韓含塑造的新形象是為了吸引中學生買書,他們清楚這本的消費群體,中老年人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主力還是中學生。

華國有幾千萬中學生,一百個人裏有一個人買書,那就賺翻了。

隻是,中學生的購買能力有限,手裏沒錢。

出版社為《三重門》的定價是十六塊,平裝版,這樣不會顯得太貴,學生們消費的起。

而且,到了春節,中學生拿到了壓歲錢,完全能買一本自己想看的。

《三重門》對家長來讀起來可能覺得平淡乏味,沒有代入感,但對中學生而言,那就是他們熟悉的日常生活。

他們看這本懷著禁忌的心情,看到對學校的調侃和諷刺,不由會心一笑,感同身受。

平時自己不敢在學校老師麵前的話,不敢做的事情,裏都有。

那種偷偷摸摸,唯恐被現的感覺讓他們覺得刺激,在學校學習的壓力,老師的權威,同學之間的關係,被韓含光明正大的寫了出來。

《三重門》正是寫給他們的故事,屬於青春校園。

國內以往也出現過同類型的,甚至被拍成了電視劇,不過那種青春校園更多的是講述老師的關愛和同學的友情,充滿了正能量。

不能不真實,那也是校園生活的一個方麵。

韓含則是寫出了中學校園的另一麵,同樣真實存在。

或者,前者是優等生眼裏的校園生活,後者是差生眼裏的校園生活。

在中學校園裏,這兩者的待遇完全不同,優等生受到老師的關心,同學的羨慕,自然覺得學校裏春光明媚,一片和諧。

差生得到的是老師的批評,同學的鄙視,對學校能有好感才怪。

這體現了當下中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有的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甚至會勸差生退學,不能拖了學校的後腿。

在平常的學習中,安排座位的時候,會按照學習成績的好壞,差生往往坐在後麵。

一旦出現什麼壞事,總是怪在差生的頭上,差生成了搗亂和不求上進的代名詞。

韓含的《三重門》不僅引起差生的共鳴,還有絕大多數的中學生。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