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四足黑龍(2 / 2)

自杞王說完最後的祈禱後,便一頭栽倒在地,不省人事了。

也不知道時間過了多久,自杞王悠悠然醒來,就在他睜開眼睛的一刹那,看到一棵挺拔的常青樹映入眼簾。

他哀傷的歎息自己之不幸,同時也為沒能給萬民送回靈藥而深深責備。

四足黑龍這樣的神物,可謂是‘可遇而不可求’,更何況他此時已經命入黃泉,誰能奈何命運之唏噓呢?

忽然,自杞王意識到了問題之不同尋常,自己如果已經死了,那麼眼前看到的這棵常青樹,為何依舊是綠葉茵茵呢?

陰曹地府乃是屬陰之地,怎麼可能存有活物?

一瞬間的恍惚,自杞王便跳將而起,興奮的叫道:“本王還活著,天不亡吾自杞也!”

再定眼四下一看,發現那條遠遠而去的枯萎之爬道,已經換發了生機,此時正鬱鬱蔥蔥。

而那條雌性的四足黑蛇,也一道消失不見了。

自杞王從重獲新生的興奮中,轉而又落入了深深的失落之中。

“看來……非烏蠻之過,乃上天之不佑自杞也!”

無比失落的自杞王走到懸崖邊,對著懸崖之下的滔天巨流,發出了一聲無比悲傷的哀嚎,閉眼就準備縱身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就在自杞王眼睛將閉未閉之時,突然一道金光閃過他的眼眸,自杞王頓時一震,腦子也在瞬間變得清醒了許多。

與此同時他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傳說中,四足黑龍的侍衛蛇奇毒無比,可謂是見血封喉。他此時還能站著尋死覓活的,這屬於正常的情況嗎?

肯定不正常……

自杞王是一個精明而又務實之人,所以他不相信什麼運氣好壞之說。

幾乎在刹那時,自杞王就明白了一點,他能不死肯定是四足黑龍救了他,因為排除了這樣的解釋,他就無法理解。

順著金光閃現的地方找去,自杞王驚詫的發現了一張黑色的蛇蛻。

就在他看到黑色蛇蛻的一瞬間,自杞王什麼都明白了。

黑色的蛇蛻纏裹在一快橢圓形的白色石頭之上,而那塊白色的石頭則立於一根兩米左右的白色鍾乳石之上。

自杞王跪地對著那根白色的鍾乳石磕了三個響頭,同時許下一個誓言。

“本王承蒙神靈之不棄,在此對上蒼發誓,待烏蠻萬民得救之後,必將在此修築一座乾坤祭祀台,永世繼承先祖之還罪於萬物生靈之夙願!”

自杞王宣誓完畢後,就從百石之上取下黑色蛇蛻,救得烏蠻萬民之性命。

後三月有餘,自杞王帶領烏蠻大眾深入灶火洞,耗費一年時光修築起了乾坤祭祀台,並取名曰還罪台!

其意取,天圓之規、地方之矩,自然之理不可奪!先祖之傳不可廢。

圓台邊四柱代表四方,彙聚於規矩之中,而織法網於頂,意為乾坤自然之理皆在法網之中。

隨著芊芊的解說,整篇碑文到此算是結束了。

對於碑文中的四足黑龍,其實在爨城也有傳說,隻是在眾多的傳說之中,它並不那麼耀眼,所以就不被人們所樂道。

爨傻子和我聽完了芊芊的解說,都感覺很玄乎!

對碑文中提到到的自杞王,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無奈之下,芊芊就對我和爨傻子進行了一番簡單的知識普及。

要把自杞王給說清楚,故事就不能拋開人類與蛇類互換壽命的那一段。

話說,當存有最後一絲靈性的人類不遠千裏的來到當今的雲南紅河後,就自我建立了一個部落,並且斬斷了與中原之間的聯係。

而且始終保持著對萬物生靈塗炭的罪孽感,隨著時間的流轉、鬥轉星移後,晃眼就到了南宋時期,在當今的雲南東部地區,突然出現了一次小國林立的局麵,史稱烏蠻三十七部。

烏蠻三十七部到了南宋後期被統一,史稱自杞國。

自杞國的政權舊址中心,傳說有二。

一是,當今紅河州境內的瀘西縣金馬鎮爵冊村。

二是,瀘西縣永寧鄉的城子古村。

對於這兩者到底孰對孰錯,並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之內,故留待史學家明察。

根據史書記載,南宋時期因為北方斷了戰馬來源,故南宋一朝的戰馬多來自於自杞國,由此可知,自杞國之實力在宋元時期,是非常強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