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如風的草原人,因為其悍勇善戰,曾一度給了帝國巨大壓力。但隨著大周數代英主名臣的努力,草原雄鷹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終於選擇向中原真龍低頭。
大周開放了邊市,準許與草原貿易,並給可汗以冊封金寶。做為代價,草原帝國向大周稱臣,周朝於廣闊的草原上建立了都護府,築城移民,同時將大量草原百姓內遷於腹裏地區,昔日的草原帝國,成為大周版圖的一部分。
作為效忠的表示之一,昔日的可汗會選拔草原上最為優秀的戰士組成一支近衛軍,用來拱衛大周京城。這些士兵是從數以十萬計的戰士中選拔而來,人人戰技高超,被稱為選鋒軍,正式番號則是神策左軍。其領兵將領,則一向是阿史那家族的嫡係親屬,以草原可汗的子弟統領草原大兵,視為對這些歸附武力的優待。
阿史那斯傑,就是這一代可汗的次子,因為武藝將略,俱為全族第一,而被選來做這支人馬的首領。其一張寶雕弓加上一口天狼寶刀,曾在軍中大較中大出風頭,為天子賞識,親賜名永忠。接下來,還準備賜其武姓,在京城軍班中,算是個極為重要的角色,柳長安也不曾想到,居然是這麼個大紅人,來到自己門上。
阿史那以及部下的態度,也就很容易理解。軍中最重袍澤情義,柳長安的計謀,導致兩名左軍士兵被擒,不光是丟了阿史那的臉,更讓這些士兵感覺同族被這個書生陷害了,對他能有好臉色才有鬼。那種殺氣,也不是偽裝出來的,如果不是有王法,如果不是在京裏,他們或許真的會殺人。
擺出這個陣仗的阿史那永忠,顯然也對柳長安不滿意,不過他既然已經歸附,就不能再擺草原上的脾氣架子,對大周的讀書人,也不敢招惹。擺個陣仗出來嚇嚇人,最好是能看到這個書生屁滾尿流的樣子,那就最好不過。至於說打上一頓,或是找麻煩之類,阿史那永忠倒是不會做,也不屑於做。草原男子遇事直來直去,他如果很的想出氣,早就自己拔刀了。
等到分賓主落座,柳長安發現,家裏是該雇個傭人了。因為沒有下人,阿史那始終沒人招呼,估計連喝的水都是自己燒的。好在他在草原上放牧打獵時,這些事也是自己操持,倒不覺得苦。對於柳長安方才的反應,遺憾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卻是順眼。這些人骨子裏尊崇強者,即使是書生,他也喜歡膽子大一些的。
“當年到草原宣讀詔書的使臣,是杜文忠公,我的爺爺,就擺出這樣的陣仗來,想要嚇他。沒想到杜公視甲兵如無物,昂首入帳宣旨,麵無懼色。我爺爺後來問他為什麼不怕,他說自己是天朝上國的天使,懷中持有天子聖旨,身後是大周聖明天子和百萬雄師,而我們有的隻有些刀劍弓馬,何足懼哉?從那次之後,我爺爺就下頂決心歸順大周,說隻看這些大臣,就知道大周不是我們所能招惹的。今日柳公子的膽色不遜杜文忠,倒是我做事有些孟浪,請柳公子不要見怪。”
阿史那永忠生的很是威武,但卻不是個粗魯之人。事實上,在他的家族裏,他向以喜好漢學,嗜好詩書聞名。若非如此,家裏又怎麼敢派他帶兵拱衛京城?因此與柳長安溝通起來,兩下都沒什麼障礙,也都比較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