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醉仙(下)(1 / 2)

與愛好養士的安樂公主不同,太子身邊並不怎麼喜歡養所謂的奇人異士。據柳長安所知,曾經的太子是個本分木訥乃至有些暗弱的人,雖然在東宮一派人看來,這是仁君的特征,將來必能開創一個盛世,但是對於旁觀者而言,隻看到了這人的軟弱無用。

可是太子畢竟是皇後所生的惟一男丁,繼承皇位是板上釘釘之事,即使暗弱一些,也沒什麼要緊。直到數年之前,太子一次意外落水幾遭不測,被救之後的他,卻似乎變了一個人。

一向安心讀書的太子,據說遭遇這次溺水危機後,心性大變,原本一心向學尊師重道的他,開始與先生疏遠,甚至公開斥責儒家為誤國之學。一向教授太子讀書的翰林詹事,與太子師生情誼甚篤,但卻在一次激烈的衝突後,懸梁自盡。隻在屍體上留了封遺書,請求太子安心向學,回歸正道,以祖宗基業為念,以天下蒼生為念,不可沉溺於旁門左道,辜負天下之望。

身為儲君,卻逼的恩師屍諫,這於太子而言,自然是極大的汙點。如果不是他是先皇後惟一子嗣,僅此一件,大臣們就可以建議廢了他的太子位。雖然事後太子也開始讀書,不再發表儒家害國的邪說,但是其表現,始終與人們心中的儲君相去甚遠。

他並不肯養士,反倒是和工匠結交,那些地位卑下的匠人何德何能,與一國儲君平起平坐,往來交際?單這一條,就已經是離經叛道。除此以外,太子還不惜重金,研究些古怪玩意,據說京都郊外發生的幾次爆炸,死傷人命十幾條,都和太子脫不了幹係。

最為忌諱者,就是太子口無遮攔,兩次向皇帝請令要編練新軍,出征北蠻。皇帝春秋日高,太子這個時候要兵權,這顯然是觸動了紅線。朝中不少持重老臣,不等皇帝開口,已經搶先駁斥太子,甚至當麵頂撞。這些人並不是真的反對太子,恰恰相反,他們正是因為支持太子,擔心皇帝動怒的懲罰太重,才主動跳出來先表明態度,堵住皇帝的口。

屢次犯了大忌的太子,依舊可以走到今天,除了嫡長身份外,最大的助力,莫過於這位看上去醉眼惺忪的醉仙東方白。

有人說其是皇後給愛子留下的暗棋,也有人說,這是皇帝為太子準備的真正輔臣,也有人說,是太子自己前往深山,幾度親顧而請出的臂膀。不管其結交的過程或原因為何,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這位醉仙成為東宮的幕友之後,太子那邊的勢力,才真正有了些起色。

工匠繼續結交,但是一些讀書人也開始成為太子的門下。那些試驗變的有章法,不再是胡鬧,而且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又建立了幾家工坊,讓工匠們從隻能消耗財力的人,變成贏利工具,形成了良性循環。太子在讀書人心中的形象,也隨著他資助寒門士子,興建書院等舉動逐漸逆轉。

京城裏一些權貴子弟,世家大族,也漸漸成了太子的朋友,一度黑如煤炭的儲君,這兩年裏漸行漸順,重又回歸正道。朝堂上堅定的倒太子派,在東宮屢次試圖和解無效後,也果斷出手,將為首幾家被斬落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