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初見成效(1 / 2)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還沒來得及把火辣地目光灑向人間時,在粗重地呼吸聲及呼嘯地皮鞭聲中,平遙難民的工作已經開始了。以工代賑雖然屬於慈善的一部分,但是其工作並不是溫情脈脈,相反勞動強度大,勞動紀律嚴格,比起在采石場之類的地方當苦工,也未必好到哪去。而所得的賑糧,也僅僅是維持著他們的生命線,保證人不至於餓死,卻也不會吃飽。

青壯長期在這種營養水平下,身體就會逐漸變得羸弱,而這種羸弱的身軀,自然不可能再拿起武器反抗官府造反,就算造反也很容易消滅,這也是一開始柳長安製定勞動計劃勞動強度以及食物供應標準時的目的所在。

除此以外,工人的工作地點和內容,也會頻繁調動,又根據口音將可能是同鄉或是口音相近的人盡量調開。把一些生活習慣有很大差異,脾氣性格水火難容的人安排在一處,難民之間本來就不是一團和氣,以村或姓為單位維持的體製,被官府力量打破,搭配成為陌生人甚至是彼此敵視的人,讓這支群體內部就越發支離破碎。

除此以外,柳長安在難民裏又推行了告密製。有人疑似瘟疫,告密。有人妖言惑眾,告密。有人口吐怨語,告密。有人組織結社結拜等形式想要組織民工,告密。有人意圖逃跑……這個隨便,現在平遙縣衙門絲毫不掩飾自己對難民的厭惡,反倒是千方百計的表示出想要趕他們走的想法。隻要是想離開的,縣衙門絕對歡迎。

由於告密的人可以得到一頓飽飯,如果舉報的問題足夠嚴重,飯裏還可能見到半個雞蛋,所以這些人舉報熱情很高。本來這種勞工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有組織,工作時間越長,組織程度越高,一些力氣大會武功又或者是單純人品好的人,都有可能成為工人中的首領。一旦因為待遇或工作強度等問題產生不滿,首領振臂一呼就會形成叛亂。在柳長安的這種告密製度下,難民彼此不能信任,互以為仇,連真心話或是牢騷都不大敢在工友麵前說,就自然談不到組織,於是官府對他們而言,就更是無敵的存在。

苦水巷、北城破損城牆,房屋修建,臨時棚戶的搭建,以及整個縣城的外擴……無數工作等著這些難民,從早到晚,永遠有幹不完的活。對比起縣衙門外那長長的領粥隊伍來說,這些青壯的生活就顯得格外艱難而且不公平。畢竟有人不需要苦幹就能有飯吃,自己就得拚命。

但是規章就是規章,衙門規定,領粥的人隻能是老弱婦孺,且粥必須當場喝完,青壯去了也領不到。再者客觀講,就衙門給粥,隻能維持老弱不死,青壯如果領粥為生,用不了多久,就會餓的連路也走不動,對比起來,倒是在這裏做工拚命能吃得多些。

“快點快點!你們太慢了!”胡人監工都是馬上健兒,能打的一手好鞭花,這時皮鞭呼嘯,落在難民身上,抽的這些人身上巨痛,隻好拚命地加快腳步,卻不敢多說一句。以官府頒布命令,監工對工人有絕對處置權,誰敢多看監工一眼,都可能被冠以不服管教之名開革。而在當下,開革多半意味著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