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提及這次公主府之變時,對於東方白的安排,基本都沒有非議。不管是兵家還是史家,也不管是站在哪個立場都承認一點,東方白的指揮沒有太大問題。如果非說有什麼錯誤的話,就是對於太子私兵的能力估計有誤。
在東方白看來,每條戰線上隻是減少了三十隻銃,而且有弓弩進行補充,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霹靂銃號稱先進,也是和之前研發的銃以及大周的弓弩相比,本身的科技水平基本相當於另一個時空裏的明朝火繩槍。靠火繩點燃火藥發射,前端裝填子藥。即便是采用了事先把子藥裝入藥筒的“定裝法”,依舊是要幾十秒才能完成一次裝填。為了保證射擊的頻率,就隻能采取輪番射擊的三段式射擊法。
每一路守軍都是一百人左右,每一輪槍手就是三十多人。現在一麵抽走三十多條銃,就等於從三段變成了兩段,原本連綿不絕的射擊頻率沒法保證。為了保證槍彈不停止,隻能減少單次射擊的人數,用二十支銃為一陣,三陣反複轟打。這樣一來,單次射擊的人數少了三分之一,槍彈的覆蓋範圍就小。
至於弓弩,基本沒發揮多少作用。太子這些私兵沒有弓弩操練,雖然也能使用弩弓,卻沒有多少長力。火銃與弓弩的一大區別,就是對於使用者的臂力要求不同。一個好的弓手必然是上肢肌肉發達的力士,而銃手就沒有這方麵的要求。
太子手下這些士兵平時隻操練火銃,上肢力量是正常人水平,並不比那些神策老爺兵更好。加上平時缺少專項訓練,弓弩準頭低射速慢,放不了幾箭就沒了力氣。還有人確實沒操作過弓弩,被弦傷了手,連操作火器都有了問題。
他們麵對的胡兵卻是戰鬥經驗極為豐富的戰士,在初期受挫之後,立刻開始了試探。他們試探著火器的射程,也試探著對手的心性與訓練,從中尋找破綻。戰爭從來不是單純的裝備或是人數比拚,而是通盤的較量。東方白的指揮水平比之胡人將領為高,但是士兵的缺陷也很明顯。一群新兵對上老行伍,經驗方麵的缺陷就暴露出來。現在火器的射擊一稀疏,胡人立刻就開始壓上,甚至不惜人命的向上壓,用弓弩和火銃對拚。
黑夜中不時有人倒下,彼此的人都有。在承受傷亡的能力上,太子的軍隊好於普通士兵,但是胡人也不遜色。這幫人出身於荒涼貧瘠的土地,在那種惡劣的環境裏磨練出的,便是過人的心性與悍不畏死的勇氣。即便身邊人一個接一個倒下,他們也能咬牙苦戰,因為這幫人甚至不需要長官鼓舞,就已經發現了勝利的機會。
東方白也在同時意識到情況不妙。士兵的傷亡驟然上升,排槍陣都可能維持不住。他倉促地命令著:“讓工匠加快速度,火銃必須送上來。保養好的銃先送上來,把胡人打下去。”
那些沒被保養的銃要送到工匠手裏,這些完成保養的銃就極為重要。由於時間太緊,隻有二十幾隻銃完成了養護。東方白顧不上許多,立刻把這些銃投入了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