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信在院中守著橫江抵抗心癮,禦龍升帶著師兄弟在食堂抄寫經文秘籍,扶向陽閉關煉丹,廖長空則駐守那一座仿照萬年之前九崇山道塔建立的宣明高塔。
宣明崔巍,臘月寒天。
寒風如劍,雪如煙。
臘月十五,佳日正好。
每逢初一十五,就要焚香開壇,祭祀天地,此乃天下仙門自古傳承而來的慣例。
燕青崖領著諸多師弟師妹,來到了高塔前方的廣場裏,擺出了祭壇,點燃了香燭,做起了發誓。這高塔前方的廣場,素來是宣明道場興師動眾舉辦大事的地方,當年橫江剛入師門,宣明道場的收徒大典,就是在此處舉辦。至於東方索受弟子感召,當初在祭壇上顯出一道身形,將鳳凰羽衣與分景之劍,分別賜給了橫江與韓劍之事,也發生在這廣場裏。
宣明弟子,本就不多。
自二百餘年之前,宣明道場開山收入,林林總總,也算是收納了數百門人弟子,隻可惜其中大部分弟子,沒有修至神魂境,無法引來天地雷霆灌體,給自身增長壽元,活不過人生百年壽命的桎梏,身死道消。
當年與黃天都、華鎮嶽二人,同一時期拜入宣明道場的弟子,時至今日,除了這二人以外,餘下沒能修至神魂境之人,已是凋零得幹幹淨淨。
宣明道場一年考舉一次,最多也就收納五七個弟子,橫江拜入師門那一年,師兄妹七人,一同做了內門弟子,已讓陸青皇欣喜不已。有些年景,甚至一次考舉當中,能夠在祖師爺東方索修行故地涅槃洞府裏領悟道韻之人,一個都沒有。
橫江拜入師門十年以來,師門雖收納了數十位新入門的弟子,卻也有數十位弟子熬不過壽命大限……於是,時至今日,宣明道場弟子,雖比十年前橫江拜入師門之時,稍稍多了一些,可滿打滿算,也不超過二百人.
這段時日守衛在宣明道場山門之人,依舊是橫江從封魔島回來之時,遇到的那兩位師兄,宋可與張青。
二人拜入師門,業已數十年,靠著修行了師門法訣,青春常駐,從外表相貌來看,依舊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可若不能在耗盡百元壽命之前,修至神魂境,亦是會身死道消,殞落於求仙問道的路途當中。
故而,這兩人即便是鎮守山門,也不願荒廢光陰,依舊在打坐修行。
在宣明道場當中,也隻有新近入門十年左右的弟子,會有閑心做一些與修行無關的事情,諸如前段時日在橫江院外吵吵鬧鬧,隨著入門時間越久,越發的覺得修行艱難,就越發的覺得光陰如水,逝者不可追。
宋可與張青修行多年,皆是仙門修士,已將三魂七魄,淬煉了七八種,若無太大變故,二人在壽元耗盡之前,應當有三四成的機會,能引來天地雷霆,嚐試著突破至神魂境。一入神魂,每一次雷霆灌體,皆可増壽百年,自此福壽延綿,方能在仙路一途,越走越遠……
宋可修行之法,叫做臥虎丹經,此經才師門眾法裏,算是中上法門,乃是宋可數十年前,修至仙門修士之時,陸青皇師叔帶他前往高塔,選擇的一篇最適合此人修行之法。
至於張青修煉的法訣,則叫做聽蟬訣,取“秋風未動蟬先覺”之修行真意,修行此功之人,感知極其敏銳。
呼哧!
張青長籲一口氣,嘴中吐出一道如同煙霞的氣柱,手捏法訣,睜眼收功,站起身來,朝下方山路拱手一禮,道:“不知仙人來我宣明道場,所為何事?”
宋可猛地一凝神,撤去了修煉臥虎丹經之時,身如猛虎入睡躺在地上的姿態,步履如風,後撤數丈,站在了山門之內。他隻等著一旦事情有變故,便趁著張青在前方抵擋片刻,他第一時間傳訊至山上,讓師門之人及時來援。
絲絲縷縷冷風,自白石台階下方,侵襲而來。
張青眼神突變,已察覺到襲來的冷風,並非是冬日寒風,也非是山間料峭的凍風,而是仙門眾多法統裏,鬼修一脈高手,釋放出來的陰風鬼氣!而這陰風鬼氣當中,卻蘊含著光明正大的剛陽之氣,給人一種一體純陽之感,於是這放出氣息之人的修行底細,在張青心中,已是呼之欲出。
“鬼仙前輩有禮了!”
張青朝前方空無一人之處,拱了拱手,道:“我宣明道場諸多高手,以及兩位純陽仙人,雖外出誅魔未歸,可我宣明道場,亦不會任人欺淩。仙人若是帶著善意而來,我宣明道場拱手歡迎。仙人若是為了尋仇而來,我宣明道場亦會全盤結下,與仙人一較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