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有心栽花(1 / 3)

春喜夏怒秋哀冬樂,又到映山紅花開時了!

映山紅白色的稀奇,紅色的普通,都說移栽不活,隻能上山采一束回來插在水瓶裏,開幾天花愉悅一下人的心情。試試移栽行不?一勞永逸當然好,這想法也隻有古華才有。周末,古華從老鄉家借來鋤頭,就要上山。胡老師、老教師汪體育也來了興趣,跟著出發了。

白色映山紅在哪裏?還得去找。葛國治已退休進城租居,這個上講台前一定要整理一下本來整齊的衣領口的老師,就這樣走完了人生主要曆程,學生偶爾的懷念擋案裏沒有他。古華的新來鄰居就是汪體育。

古華老是跟不上胡、汪二人的步伐。常年靜坐筆耕,他的腰腿已不那麼靈便了。

“古老師,走快些!”汪體育催促。

胡老師說:“莫催他,他好像陰陽失調了。”

胡老師隻從身體角度說說笑話,卻觸到了古華的話題:“陰陽失調就是生態失衡,我們這個世界既然是由平衡法則形成的世界,那麼它衍生的萬事萬物必定受其平衡紀律的製約,但世人隻狹隘地感性認識,並未看到生態平衡是萬有法則,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高度並主動運用萬有理論去指導一切社會實踐活動。”

胡老師說:“我倒想聽聽你是咋看的!”他們一邊爬坡一麵閑談。

古華說:“宏觀事物關係,微觀物質內部,你看那正電與負電、陰離子與陽離子,一切社會的、經濟的、軍事、人際關係等等無不存在生態平衡問題。比如重利輕義、正不壓邪、入不敷出,有才無德、通貨膨脹、精神與物質兩文明、左傾右傾、嗯——,還有男尊女卑就是失衡現象。小失衡積成大失衡就會量變產生質變,這就是成語積重難返、物極必反的來由吧。可歎的是,世人僅當成語用。至於平衡的例子嘛,什麼國際勢力、軍事雙方對峙相安無事、夫妻關係平等、心安理得、風調雨順、德才兼備、官清民安、利義同為就是一種平衡現象了。“胡老師笑道:“按你這樣說,和尚也是生態失衡了,哈哈哈哈!你也算吧!”

古華笑笑道:”然也。和尚欲掙脫生態平衡法則的枷鎖,另當別論。就社會層次而言,人類隻能在求平衡中求發展,發展中求平衡。人類的一切行為隻能去適應平衡法則,不能闖紅燈。例如人走路出左腳擺右手,學騎自行車就是一個適應平衡的過程,萬事萬物一理。所謂生態平衡,就是事物存在利弊、生克兩麵性。再高明先進的產物,隻要是這個陰陽平衡世界的產物,就存在利弊生克性,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一定要以硬對硬,隻要從相克弊端弱點下手,便有四兩撥千斤之效。老虎那麼凶能奈何蚊子嗎?”胡老師說:“還真是啊,很多事情不說不明,一經點破,覺得道理又那麼簡單。”

古華繼續道:“人類每興利首先應想到防弊,兼顧當前與長遠,就是成語防患未然,無防患能力寧可不興。然觀人類大多數行為,大多皆急功近利,不知是無知還是自私。雖然利弊兩麵性是事物的共性,但可將弊端減小到最小程度。無見識或隻顧現實、自身利益,必生惡性循環因果,自毀於得失法則,人類於事可為乎不可為乎?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可為到什麼程度?唉……”

胡老師說:“你歎得也是,世界上都是各行其是,哪有統一的理智行為。”他兩邊走邊聊邊看,汪體育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插不上半句言。走完一麵坡過了一道梁,還沒發現白色映山紅。

古華又提起話頭,道:“當然囉,生態平衡不可能絕對平衡,我是說任何事物不能走極端超越極限。所謂相對,就是靈活,就是事物允許存在失衡誤差,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有了活動餘地。這個誤差範圍有多大,如何把握,製度的、感情的、國家的、個人言行的,總之以不過分為度。而這一切取舍與世界的主宰——人的素質有關,決定著世界的方方麵麵,尤其舉足輕重的一個單位、地方、國家首腦。”

胡老師也被古華啟發出了靈感,喜說道:“老實話噢,精神與物質文明也有生態平衡關係!”古華道:“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