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遠回到實驗室,期間給黃佳慧打了電話,說明了事由,接下來這段時間,他每天吃住都在實驗室。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每天都有壞消息傳來,不是胚胎發生畸形,就是出現死亡,最先出現問題的,都是些移植了十種以上能力基因的胚胎。
也許移植的能力太多,讓DNA鏈完全不堪負荷,再加上各種能力彼此衝突,胚胎還未發生幾輪分裂,就紛紛出現問題,甚至出現基因再次變異現象。
接下來那些移植了五種以上的胚胎也大批量的開始出現了問題,之後是四種,三種,最後連兩種一種都出現了問題。
一個個培養艙被清空,數量越來越少。
到了第十天,原本還擁有一百五十萬數量的培養艙,已不到三十萬。
到了十五天後,隻僅有十萬。
而到了十八天,就隻有一萬了。
這種可怕的淘汰率,讓羅遠都有些緊張起來,每天巡視培養室的時間越來越多,有時候連晚上都要半夜起身看上一遍,才能放心入睡。
自末世以來,重建區陸續出現了數十萬進化者,然而擁有兩種截然不同能力的進化者,卻少得可憐,完全是屈指可數,而羅遠這次實驗卻試圖打破這種鐵律,出現大範圍的失敗幾乎再正常不過。
不過所幸並非所有的胚胎都出現問題,龐大的基數下,總會出現一些奇跡。
如今剩下這一萬的胚胎,看起來已經不在是一團肉團,而是化為人形,體內的內髒和大腦已經正在成型。
成長到這個階段,最危險的高淘汰率階段已經安然度過了,接下來成功的可能極大,隻要不出大的意外,這些胚胎最少也有三分之可以得以正常存活,長大為人。
從一百五十萬的胚胎,最終隻成活三千,從數據上看這種成功率自然是低的可憐,以產出效益而言,這項工程完全是失敗,這些培養艙如果用來培養正常的克隆人,足可以給重建區增添一千萬以上的人口。但如果誕生的都是隻要細心培養就是一個個除去四維化外的加強版羅遠,那價值就很難衡量了。
重建區需要大量的普通人口,同樣需要超級進化者,而三千個這樣的超級進化者,大部分都擁有匹敵七級變異獸的實力,就效果而言,幾乎可以和一個大型軍團相比。更何況通過從小培養洗腦,這群克隆人並不會向其他進化者那樣桀驁不馴,一定程度上完全忠誠於重建區,當然除了羅遠。
他走在通道中,檢查著兩側蜷縮著在液體中培養艙中的一個個的嬰孩,一種血脈相連的感覺油然而生。這種感覺並非文學上的修飾,也不是先入為主的錯覺,而是一種切切實實的感應,這些嬰孩完全是他的血脈的延伸,是他身體的一部分。
羅遠甚至能感覺到,這些還沒完全發育,僅僅隻有本能的嬰孩,隨著他靠近,一種若有若無的情緒,正在向他傳遞。
細細分辨,這種感覺分明就是孺慕,或許還夾雜著一絲敬畏!
這些嬰孩成長的有快有慢,一般而言,越是強大的嬰孩,成長越慢,而且需要營養液濃度就越高,不過,也有例外,某些細胞細胞可以自主供應能量,特別是一批移植了能讓線粒體發生冷聚變基因的個體,當絕大部分嬰孩才隻有如拳頭大小時,這批嬰孩卻已經快要發育成熟了。
而且除了開始階段外對營養液有一定的消耗,到如今對營養液的需求已經可有可無。
……
到了第二十天,第一批嬰兒就脫離營養艙,並非這些嬰孩的所有器官都已經徹底成熟,而是不得不離開培養艙,因為這些嬰孩無意識的踢動,給培養艙造成大量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