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春節,還是有許多人自願堅守著崗位。
在這個時代,對很多人無疑是痛苦的,從末世開始時屍橫遍野,全麵淪陷,到重建區時代的朝不保夕,為生存掙紮,強烈的不安全感,始終縈繞在所有人的人頭。
就算是如今科技大爆發時代,社會再次變得暫時安定,但即將狼狽逃往現實,依然人類心中縈繞絲絲的焦慮感。
不過好在這種焦慮並非都是壞事,它讓人類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也更加講究無私奉獻,這在科研人員的群體中特別明顯,大約有百分之六十的人,都在照常工作,甚至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連春節當天都沒有回家。
當然,這也有這一類人的特殊性的原因,對科研工作來說,沉得下心是一個最基本的素質,他們大多數人,幾乎每天都是跟冰冷的儀器以及枯燥的數字打交道,沒耐性的人,首先就會被淘汰。而且對於他們而言,再沒有一個即將突破的項目,更將令人撓心撓肺,令人沉迷,這種時候,哪怕是家庭也要先放到一邊。
而作為最高層的羅遠,同樣也沒得閑。
春節的第三天,地外情報處就發來郵件,關於玻星的具體情報已經整理完畢。
地外情報處隸屬於羅遠直屬的對外情報組織,是飛船太空軍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搜集一切附近的星域情報,包括但不限於捕捉地外文明信號,規劃安全星路航線以及偵查附近星域的類地行星,為以後的遠航做準備。
不過在當下最主要的任務,還是搜集關於玻星的情報以及分析玻星人的科技程度。
…………
飛船控製室中。
“市長,智腦關於玻星的資料影像相當少,這是我們在飛船智腦上找到的唯一一段視頻!”地外情報處處長吳新凡把視頻調到飛船控製艙的三維屏幕上,他原是大學天文學教授,地外情報處成立後,他就被征召到這裏,並擔任處長一職。
事實上,在這個部門很多人都是這樣,因為極強的專業性,沒有一定的學術能力,根本不適應這個崗位,這裏的很多人,在原先都是學術界人士,其中在數學、天文以及物理領域方麵的數量最多,與其說它是情報處,還不如說是一個特殊研究機構。
羅遠耐心的看了一會,這是一段玻星人即將登陸飛船的視頻,周圍人山人海,圍滿了無數的玻星人,場麵相當熱鬧。
他能想象,當時那種狂熱的景象。
對於玻星人來說,這一次的遠征的無疑意義重大,這是它們文明的一個跨越,代表從恒星係內文明,朝星際文明發展的第一步,也是第一次對外星人發動戰爭,可惜最終結局並不好。
視頻是以某個玻星人為主角拍攝的。
羅遠看了許久也看不出這是哪一個,對它們的長相,羅遠有著嚴重的麵盲症,這一點連變態的記憶力,也沒多少幫助,不過這個玻星人顯然是被它幹掉的其中一個,而且看它在人群眾星捧月,隆裝盛行,應該是那個艦長無疑。
不過羅遠注意的並不是這些,這裏的位置顯然不在星球上,透過類似玻璃的透明牆壁,羅遠看到外麵是一片漆黑的太空。
“這是一處太空停泊港口!您看這幾個小點!”吳新凡在旁邊解釋道。
吳新凡指了指屏幕角落幾個微不可察的光點:“這是幾艘即將停靠的飛船,說明他們的太空航行非常普遍。”
羅遠點了點頭,卻並沒有因此感到驚歎,他在玻星人的夢境,就見過不少玻星社會的景象,早就見怪不怪,這是一個高度繁盛的文明,強大的科技,讓太空航行早已成為一種普遍的交通方式。
否則也不會製造出星際飛船,就像人類,在踏入遠洋航行前,淺海航行早已普及。
吳新凡指著畫麵繼續說道:“好在視頻的角度很好,也非常清晰,我們可以看到不遠處的恒星,也就是玻星的太陽。”
羅遠發現也許對方當老師當的久,他講解時,總有種娓娓道來的味道,不過他也沒有催促,顯然對方馬上就要講到關鍵時候。
“我們可以看到它的亮度很高,根據測算,它的亮度是太陽的一點三倍。”
隨即,吳新凡把這段視頻移開,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圖案:“這是一幅我們拍攝的玻星所在的恒星係圖,經過光源補償和修正,我們基本還原了那處恒星係的景象!”
羅遠發現在恒星係圖中看到了三顆類似地球的藍白交加的行星,不由打斷道:“哪顆是玻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