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化後,羅遠最本質的變化並不是力量,也不是思維速度,而是思維模式。
如果說前兩者隻是量的變化,而後者則是質的變化。
一般而言,普通人思考一件問題,大都是基於線性。
就像修建一條公路,從一端老老實實修建到另一端,一步步而來,它有個起始點,也有個最終點,中間沒有跳躍,而羅遠的思考問題卻是多線程,它就像分段施工,把一條公路分成數千段,數萬段,同時施工。甚至在施工這條公路的時候,還有數百數千條公路在同時修建過程中。
他的腦海裏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無以計數的運算,大都是本能的,潛意識的,甚至很多都是無意義的。
根據信息的處理複雜程度,小到他的走動對太空城氣流造成的後續變化,大到遠處的四號行星的一塊冰塊碎裂對行星的所造成的影響。
這是一種四維化生物的信息充分掌控能力,讓他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的信息塞入他的腦中,並瞬間處理,
高效的運算,往往讓情感還沒反應過來,思維就已經做出最終的決定,這個決定當然未必是最佳的,而且大都是冷漠的不近人情的,卻都是最有效,最利於自身的。
“自己已經越來越無法融入人類社會了。”
羅遠微不可察的歎了口氣,轉而便把些許煩惱拋之一空。
……
十光年外,十二龐大的星際飛船聚成一個圓形陣列,一路進行的曲率飛行,浩浩蕩蕩的向某個恒星係前進。
濃密的光子在飛船的前方堆積成厚厚的一層,使其散發出刺眼的光芒,艦隊所過之處,一圈圈的空間波,朝宇宙四處擴散,肆無忌憚的宣告著它們的到來。
艦隊的飛船和第一艘遠征地球的玻星飛船相比已經大相徑庭。
不僅更為龐大,形狀也不再是完美的圓盤狀,它像是一個個尖銳的三角錐,表麵極度光滑流暢,充斥著強烈的工程美感。
超光速飛行和亞光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亞光速飛行隻需考慮隕石的碰撞,而很少擔心光壓,飛船不太需要考慮飛行動力學,或者形狀對它影響並不是太大,而超光速的曲率飛行,無需考慮隕石碰撞,但光壓卻上升到主要問題。
事實上,超光速飛行,從某種程度類似於大氣層內飛行,當速度超過光速,光的壓力呈現指數冪的提升,光子和飛船表麵的激烈碰撞,所產生的壓力嚴重的考驗著飛船穩定性和耐熱性。
這也造成,玻星人的飛船形狀越發接近大氣層內飛行器,形狀更加流暢,以此來削弱光壓。
從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另一種的歸本溯源。
……
在其中稍大的一艘飛船戰爭指揮中心內,一場會議正在召開。
巨大的三維屏幕上,一個完整恒星係在緩緩的運轉,如果人類在這裏,就會發現這就是人類所在的巴納德恒星係。
“按照智腦計算,以第一代星際飛船的遠航能力,人類在這顆恒星係落腳的概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九。而且如果需要,我們還可以再次啟動定位係統。”一名矮小的玻星人的一臉輕鬆的說道:
“那些土著,以為有了我們的飛船,就可以逃過我們的追捕,他們估計怎麼也想不到,飛船內部有著秘密定位係統。這些位置,連飛船設計師都不知道,也許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某個聚變爐的夾層,甚至可能鑲嵌在飛船裝甲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