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粒子物理實驗所在地,並不在地球,而是位於太空。
那裏有著一條人類最大的粒子對撞機,它坐落於原水星軌道,環繞太陽,整個周長達到驚人的3.5億公裏,其每一次啟動時的龐大能量,都會引發太空中的引力和電磁劇烈變動。
這是人類除了戴森球外,最大單體造物,也是物理領域的聖地。
依附著粒子對撞機聚集著大大小小數萬家實驗室數十萬座附屬實驗工廠,常駐人類超過千萬,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太空城。
…………
此時高能粒子物理實驗室中。
一塊指甲蓋大小的物質,正靜靜躺在防爆防輻射隔離室內。
但就是這麼一點物質,質量卻有十噸
即便最先進的光學設備,也無法看到它本身的顏色,它通體散發著高強度的輻射,整個隔離室光彩陸離,極光飛舞,幹擾極其嚴重。
羅盛威等清楚了這次突破對人類的巨大意義後,就立刻就推掉所有行程,乘坐專用飛船,匆匆趕到這處實驗室。
“通過給原子輸送高能,使電子獲得能量變得離散,然後吹離了原子中的電子雲,得到裸核。”一名實驗室負責人,幹巴巴給羅盛威介紹道,語氣卻相當激動。“在這基礎上,我們又加強了原子核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力,最終就得到了這種不可思議的物質,它的形態和理論上的白矮星一致。”
這不僅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也是對統一場論的一次重要驗證。
宇宙中所有物理現象都可以通過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以及弱相互作用力這四種基本力來解釋。
前兩者是長程力,後兩者則是短程力,一直以來,物理學家都在孜孜追求把這種自然萬象歸於一統的嚐試,他們就像物理領域的聖杯,至高的王座,最終極的答案。
但認知和觀察手段限製,讓這種理論始終處於某種爭議和迷霧狀態。
直到百年前,隨著各個學科開始飛速發展,科技井噴。
實驗儀器更加先進,觀察的手段也越發入微,這個理論才出現曙光,即便如此,依然過了數十年,相對完善的統一場論才真正出現。
統一場論,又可以稱為統一弦論。
物質細分到最後,都有最底層的弦構成,它是一種概率波,遵循量子理論,若隱若現,不時穿梭於四維,無論是電磁力、引力還是原子內的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來自這些弦的各種表現形式,所有的力量都是一體兩麵,和諧統一。
然而理論終歸為理論,無論邏輯再怎麼嚴密,天衣無縫,隻要一天沒有驗證,它就隻是一種假說,而不是真理。
可以說,這一次的驗證的意義,絲毫不亞於理論的提出,甚至還進一步完善了理論。
“在您來之前,我們就已經對其進行破壞性實驗,但由於準備並不充分,到現在為止也沒達到它的上限,它似乎無法破壞。”
羅盛威心中隱隱激動,看了一陣,見它一直在輻射著強脈衝,頓時敏銳的發現了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