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菁菁校園——交織過多少美夢(1 / 2)

校園的鍾聲叮當叮當,交織過多少美夢

寒窗的日子早已遠楊,回憶總是神傷

園裏的林茵鬱鬱蒼蒼,樹下的夢知多少

夢中的伴侶雖已遠離,夢卻依然芬芳

唰啦啦啦拉唰啦啦啦拉,成長的歲月最是令人難忘

唰啦啦啦拉唰啦啦啦拉,總是那麼令人惆悵

菁菁校園菁菁校園,何處尋覓往日的笑容

夢裏的花兒依然芬芳,如今卻各一方

曆史轉到了90年代的開編年,荔子和沐南,來自兩個不同南方的男孩和女孩共同選擇了北方的同一所院校,隻是荔子是來自山多雲豔海拔高的南方、沐南來自經濟已經走在全國改革開放前列、靠海臨江的南方,一個來自東一個來自西,一個挽山、一個攜海。雖同在一班,但荔子和沐南開始還未形成交集,各自被新鮮的校園生活吸引著、挖掘著自己的教科書之外的愛好。

荔子他們共讀的是一所郵電院校。郵電在當時是很讓人羨慕的職業,是以傳遞信息為主的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傳郵萬裏,國脈所係,是國家政治經濟運行的大動脈,擁有千年的郵驛發展史和百年郵電進步史。軍用從周朝就開始了烽火台傳信、經過了郵驛到驛站的千年發展;民間商人服務從“驛驢”到“飛錢”;民用從為老百姓傳遞親情的“麻鄉約”發展到近代的民信局、僑信局。

當西方列強大炮轟開我們的國門後首當其衝的要事之一就是將海底電纜接到中國,開始了郵電百年來的革新突破,經過屈辱的百年曆史才取代了客郵、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發展成了集官用、軍用、民用為一體的當代郵電。

到了80年代末,郵電對於老百姓還隻是信件包裹報刊電報而已,電話都是稀罕物件,除了個別高幹家庭和單位,且單位也才有一部兩部的辦公電話,普通人家很少有裝得起電話,那些年家有電話是身份高的象征,對普通老百姓信息有限,閉目塞聽。進入90年代的郵電開始飛速發展,從模擬的步進製電話到數字程控電話,郵電建設成為國家基建重點,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荔子記得小時候在老家,映像最深的就是縣城裏推著大大的28寸鋼閘的載重型單車的穿著綠油油製服、戴著大蓋帽的威武的郵遞員叔叔,他的大蓋帽隻有公安局的警察白色的大蓋帽可以一比英氣,當時解放軍叔叔還隻有軟邊的延帽。郵遞員叔叔的永久牌大單車尾部那高高一摞齊到肩膀的報刊下,最吸引荔子的是後輪轂最鼓處紅色的燈上方寫著“人民郵電”的字樣,那是毛主席提的字。那時隻要聽到叮當的聲音,郵遞員就會有緊跟著“拿信呐...”的聲音傳來,收到信,看著奶奶讀著媽媽來信時每次都能在其間湧出笑意的欣然與滿足感,荔子覺得,郵遞員真好,帶給人快樂和幸福,人民郵電為人民。後來到了省城,媽媽單位那台被平時鎖起來,打電話要領導批條才可以打的黑架子電話經常會在鎖後滴丁嘀丁嘀丁的讓荔子想往,荔子心想,以後要隨時都能打電話就好了。高考後填誌願的時候就選擇了這全國6所中的以“修德礪能篤學善用”為信旨的國內唯一培養郵政專門人才的高等院校,並如願的被錄取了。

大學校園裏繽紛多彩的社團生活和圖書館琳琅滿目的圖書吸引著荔子,荔子猶如一塊攢新的等待吸收水分的海綿,**的吸吮著能接觸到的新鮮事務和能學到的未知東西。

原本性格內向的荔子一次在音樂室所在的走廊上,不經意間聽到了古箏悠揚通透的旋律,一曲飄逸瀟灑的《高山流水》彈譯了“巍巍乎誌在高山”和“洋洋乎誌在流水”的情懷;一曲《彩雲追月》,開闊曠遠、退進有當的雲月嬉戲,如臨其境、意趣盎然,彈繪出一副迷人的夜空浩瀚美景。甜潤、空靈、柔美的音色磁鐵般牢牢吸引住荔子,走廊上,清脆明亮的高音不時串起柔和雅致的中音和渾厚深沉的低音,在廊間回旋,真個是“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弦依高和斷,聲隨妙指續。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聽迷了荔子,聽癡了荔子。荔子立在門間,看到是一個學姐在彈奏。那優雅彈琴的指尖“靈動如輕盈之雪,空靈似清雅之仙”,加之走廊上陽光斜射到學姐清秀的臉龐上,金色翼翼,輝光繞繞,好似是仙女下凡,散發出的獨特似仙般的氣質,很是讓荔子羨慕、喜歡、癡迷、向往。

一連幾天,荔子都偷偷的去聽琴,被學姐發現了。終於荔子放下了自己害羞的小傲氣,鼓起勇氣開口向學姐請求學彈。學姐原本不願收徒,隻說自己僅是喜歡而練罷了,還做不得師傅。但還是被小姑娘的勇氣和執著說動了,答應教荔子學古箏。

荔子每天都跟著學姐練,學姐先讓荔子手握成一個稍扁的空心球,像練鷹爪練指力。一節課下來胳膊、手指關節酸痛難忍,荔子仍然抓緊的練習,剛開始還有不和諧的雜音。荔子還自創在手背上放一分硬幣保持有正確的指型,彈的時候不能掉下來,確保手形持型如初。練習了三月後,手勢慢慢變輕,雜音越來越小,荔子《梁祝》《牧羊曲》、《漁舟唱晚》彈起來音色連潤,旋律優美.....很長時間荔子都沉浸在練琴的愉悅中,除了學習上課,不練琴時白天泡在圖書館,晚上戀在閱覽室。對那時的荔子而言,大學生活新鮮、充實而愜意、充滿著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