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張技術員,脾氣還真是怪,在離開省農科所的農場時,趙風再次想起郝威說的這句話。
無它,經過和張楠一番交談後,趙風被她說動,出資供她研究菜心和甜菜的雜交實驗,第一筆投資就高達十萬,當為回報,張楠研究成功後,會將技術獨家轉給趙風。
除此之外,張楠也成為農場的技術顧問,這一點也是趙風比較看重的。
幸好洗地金的利潤高,來錢快,花出去也不是很心痛,如果還是打工,一個月賺個三五千的,一下子就要投去幾年的積蓄,還真不敢拿這錢去賭。
現在是洗那些首飾廠多年的“積蓄,一個星期的利潤大多有三十萬到五十萬之間,這筆投資,相當於不見二天的利潤,這對趙風來說不是壓力。
當然,也不可能每個月都有這樣的收入,洗完這一批,以後就是一年洗三到五次的頻率,也收益就也會直線下降。
就像一個金礦,挖得多了,產量和蘊藏量也會下降的。
這也是趙風一直開創辦企業的原因。
現在趙風有兩個產業,一是洗地金,二是農場,有了張楠的加入,顯得更為成熟、完備,要知道,洗地金趙風在行,但是種菜卻是門外漢,胡大叔他們都是野路子出身,平日種菜也就是種來自家食用,要他們理解什麼叫最大的經濟效益,絕對是一問三不知。
像種菜分階段的,例如投入多少把料,就能產出多少效率,如是要投入低於產出,也就是到了收割除時候,像有的人說養雞一百天、養豬是半年,為什麼一百天或半年就出欄,原因很簡單,超過這些時間,雞和豬那是吃得多、長得少,不符合經濟效益。
經過交流,張楠還說,她有一套更先進的除臭技術,這樣一來,整理出來的天然肥料搖身一變,變成受市場歡迎的有機肥,自己用不了,也可以賣給別人。
又是一條財路。
達成合作後,第二天張楠就來查看農場,著手規劃改造,趙風放手讓她搞,自己開始著手處理其它環節,也就是請人,趙風一口氣又多請了三個人。
兩個司機接手環衛所的工作,有什麼事,不用趙風和胖子出馬,就讓他們開抽汙車去處理,當然,那些含有金銀的廢水還是要拉回農場處理,像農場種出菜,也有請來市場專員負責售賣。
人手多了,意味著開支也大,不過趙風並不介意,洗地金有胖子,農場有胡大叔和張楠,趙風就可以做甩手掌櫃,開始籌備創業自己的首飾加工廠。
剛開始,沒有客戶,資金也有限,隻能小打小鬧。
現在是改革開放,各種工業區、廠房撥地而起,現在找廠房並不難,而趙風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合的人。
衣不如新,人不如舊,一說要人,趙風第一時間想起自己那幫合作默契、手藝精湛的老部下。
也不知趙飛、楊舒、王成他們過得怎麼樣。
華夏有五千年璀璨的文化,飲食文化也是其中一項,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飲食文化,有人還把這些編成一個飲食三字經:
涮京城,包天津,甜上海,燙重慶,
鮮廣東,麻四川,辣湖南,美雲南,
酸貴州,酥西藏,奶內蒙,葷青海,
壯寧夏,醋山西,泡陝古,蔥山東,
拉甘肅,燉東北,稀河南,烙河北,
罐江西,餿湖北,烤新疆,爽江蘇,
濃浙江,香安徽,嫩廣西,淡海南。
花城的口味以鮮為主,很多人在結束每天的工作後,選擇到沿江兩岸的大排檔吃宵夜、喝酒聊天,倒也很多樂趣,大排檔雖說沒酒店酒樓高級,不過勝在用料新鮮、份量十足,像魚粥、蝦粥、螃蟹粥、黃蟮粥、豬雜粥、皮粥瘦肉粥、炒河粉、炒米粉、煎餃等等,可以說品種繁多。
鄧飛最喜歡就是收工後,和楊舒一起吃個新鮮的豬雜粥,一來放鬆一下,二來也可以培養一下感情。
這豬雜是剛從屠宰場拿來,拉回來還熱乎,新鮮,把一個鮮字做得盡善盡美,拿來熬粥那是一個鮮甜,鄧飛每次都要點一小鍋享用。
不過,今晚鄧飛點了一大鍋,因為這次吃宵夜的,不止他和楊舒。
王成、周小軍、劉春雨,還有一個叫李豔的女孩子,加上鄧飛、楊舒一共六個人,相約一起吃宵夜。
都是福緣的老員工,彼此關係都不錯,換作以前,一邊喝酒聊天,一邊劃拳玩盅子,有時邊吃邊於撲克,另提多熱鬧,可是今晚,一個個興致都不高。
相反,好像比賽一樣,一個跟著一個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