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趙風一臉從容地說:“我閉著眼都能贏你,現在就是讓你四個人,你也未必能贏我。”
被趙風當眾爆出糗事,陳家俊麵上一紅,剛想反駁回去,可是被鍾師傅不耐煩地瞪了一下,隻能閉上嘴,末了還不忘狠狠地盯了趙風一眼。
可是,此刻,趙風已經繪好草圖,正在酌情修改。
對首飾來說,總的來說有二個元素,傳承和創新,在曆史的文化長河中,首飾是文化的一個符號,很多首飾都是在傳承中尋找創新,趙風稍加思索,就決定以“豬籠入水”為題材,做一個應景首飾。
豬籠是一個裝豬的籠子,大多是竹子製成的竹篾編成,大而多孔,豬一旦裝進去,嘴和四肢都可以伸出來,隻要人一抬,那豬就四腳騰空,怎麼也跑不了,豬籠在捉豬仔養或養大送去宰時發揮作用,當然,這些在後世少見,多是改用鐵籠。
華夏人以水為財,多孔的豬籠一進水,瞬間就可以裝滿,用豬籠入水祝賀,意思是大發其財的意思,意頭很好,趙風的設計是把豬卡通化,造成一個籠子的模樣,然後豬肚子的位置鏤空,雕配元寶、銅錢,形成豬籠入水的構圖。
想法不錯,但是在設計上可不簡單,豬牌做多大,各方麵的比例、還有元寶、銅錢的大小比例、數量等,都要精心的設計,這樣才能體現深刻的寓意,達到盡可能完美的視覺效果。
像趙風設計有“豬籠入水”的寓意,也刻意在裏麵雕六個元寶和六枚銅錢,又有“六六大順”的含義。
這種設計,至少要幾天的時間,不過趙風隻是略加思索,很快就在圖紙上標出了尺寸,無他,這是他後世的一個作品,算是提前拿出來用罷了。
有句話叫不吃白不用,現在對趙風來說,不用白不用。
完成設計,趙風看看時間,不錯,用了還不到三十分鍾。
本想叫醒鄧飛,沒想到看到這家夥睡得口水都流出來了,苦笑一下,自己拿專用的剪子剪下一段24K金條,拿過著羊角錘,砰砰砰就開始錘打起來。
黃金有良好延展性,像很多佛像帖上金泊,就是利用黃金的特性,碾壓得如紙片那麼薄,對新手來說,要用黃金造形,可能要借用模具、圖形等工具,但是對首飾高手來說,僅用一把羊角小錘就能輕易做到。
趙風眼睛盯著那金塊,左手用一個特製的鑷子固定,右手拿著羊角小錘,時快時慢,一時用用力,一時輕敲,還不斷變換落點的位置,也就十多分鍾左右的功夫,一個豬牌的雛形就出來了。
要是普通人看來,這簡直就是神乎其技,但是趙風並沒有半點自滿。
很簡單,在場參賽的16支隊伍,都是采用這種方式,對一個行家裏手來說,這隻是基本功,其實比賽隻有8個小時,換誰也來不及做模具,再說大會也沒有對尺寸做出要求。
學徒出師有一個必考項,就是手工,考題很簡單,僅用一把錘子,用黃金打一個五角星,用白銀打一個圓餅,完成後角要像角,圓要像圓,這樣才能出師,隻要能出師,也就有了一技之長,不用餓肚子,“金角銀元,肚皮圓圓”就是這樣得來。
雛形出來,接著就是初步的修剪和打磨,趙風一個人忙不過來,看看時間,鄧飛他們也睡了快一個小時,好家夥,錘打時砰砰砰,那工作桌震天響,這些家夥硬是沒醒。
“鄧飛,起來。”
“楊舒,別睡了,醒醒。”
趙風把他們一一喚醒,好不容易把他們弄醒,看到他們一個雙眼通紅、又是打嗬欠又是伸懶腰的樣子,隻好讓他們先去洗個臉再回來。
睡了一覺,又洗了一個冷水臉,幾個人的精氣神明顯好了不少,鄧飛主動請纓道:“風哥,讓我們做什麼,你安排吧。”
“還挺得住吧?”趙風有些擔心地說。
楊舒打了一個嗬欠,握緊小拳頭說:“能”
周小軍也一臉不服輸地說:“都到這份上,挺不住也要挺。”
趙風點點頭,馬上分配任務:“王成校對豬牌尺寸,楊舒做第一道打磨。”
“知道了,風哥。”
“鄧飛,這是圖紙,你負責做金元寶,尺寸要準,卡位什麼的,不用我說吧。”
“包在我身上。”
“周小軍,你做銅錢,注意紋數和厚度,上麵還要雕字,自己把握好。”
“明白。”
五個人在做鑽石骷髏頭時,培養了良好的默契,趙風根據他們所擅長的項目,很快就把任務分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