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縣羊古鄉有一座名山,名叫八坳山,此山共有八個山頭,每個山頭海波都超過千米,高聳入雲,隻是八個山頭形狀都有點像那頭陀的腦袋——中間凹,兩邊高,八坳山的山名就是由此而來,也有人把他叫做八凹山,又按照海拔高低把每個山頭依次稱為大坳山,二凹山...。
八坳山圍在一起又形成一個大的山坳,山坳裏麵有一個小村,名叫八坳村,八坳村地處偏鄉,加上又被群山環繞,進出往來隻有一條全村硬生生從八凹山山坳挖通的石板路,因此村民鮮少與外界往來,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別看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山野小村,八坳村已經有上千年的曆史了,千年以前,那還是1008年時候,正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這位皇帝就是簽訂《澶淵之盟》的那位,那會可沒人敢批評他喪權辱國,倒是有一大批人每天圍著他歌功頌德,把他誇成聖明比堯舜,功業蓋秦漢的千古之君,久而久之宋真宗便起了封禪之心,任命王欽若,丁謂為相,此二位本事沒有,隻會以天書福瑞之說熒惑朝野,上仿下效,整個朝廷被一幫混賬昏官搞得烏煙瘴氣,鬼神橫行。
泰山封禪那是絲毫馬虎不得的事,各種繁瑣,宏大的禮儀不說,還得找個借口不是,要是皇帝治下出現祥瑞之兆,或是發現白鹿,白蛇等祥瑞之物,理由自然正當不過。
王欽若就是靠著這個起家,幹起來是輕車熟路,不過他已貴為宰相,不便親自出馬,便派了自己的大弟子劉再出來。
劉再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辦不好可能腦袋都保不住,便邀了自己二師弟張瑩,三師妹魯筠花一起,三人沿運河一路南下,沿途官員不敢怠慢,好吃好喝不說,席間紛紛獻上自己從深山古刹搜尋而來的斑斕野雞,吊額猛虎,這些東西雖然珍奇,卻並不符合祥瑞之意,因此三人雖然看的眼花繚亂,暗地裏卻暗暗焦急起來。
眼看著封禪之期臨近,王欽若派來催促的人一搭急過一搭,最後更是下了死命令——十日內要是再找不著祥瑞之物全部處斬!
此時三人剛好到得杭州,下麵又有兩處官員報告尋得祥瑞之物,隻是一個在浙東,另一個在湖南,兩個地方天南海北,時間緊促,容不得慢慢探查,三人商量之後決定兵分兩路,張瑩去浙東,劉再和魯筠花去湖南。
湖南發現的祥瑞之物便是在這八坳山中,據說是一隻全身雪白的猛虎,劉再兩人趕到寶慶縣的時候已經是九天之後,眼看著最後的期限就要來到,兩人不敢怠慢,與地方官員見了麵之後,讓人領著馬不停蹄的趕到八坳山。
彼時天已經全黑,八坳山山高穀深,這個時候入山無異於抓瞎,可兩人顧不得許多,當即讓衙差找了數十名當地的洞蠻,由三名據說見過白虎的山民領著兵分三路,劉再和魯筠花各自跟了其中一路入山。
一千年前八坳山還是一片原始叢林,山民都隻住在山外的衝積扇平原,山裏則住著一些洞蠻,這些洞蠻住在山林極深處,平時住在樹上,山洞裏,隻是偶爾打獵的時候追著獵物跑到山外,平時基本上從不與外麵來往,更別說有何交流。
那三名村名雖說偶然見過白虎,但是很少進山,入得深山,林木茂密盤根節錯,三繞兩繞就把他們轉暈了,倒是那些洞蠻一個個如魚得水,“哦哦啊啊”的在密林裏上躥下跳,顯然對環境極為熟悉。
劉再一看有戲,便拉住一個洞蠻,讓他帶自己這一隊去找白虎,可那人根本不知道聽不懂他講什麼,一個機靈的山民便趴在地上扮猛虎,還學虎吼,總算讓洞蠻明白怎麼回事,示意劉再他們跟著自己走。
雖說有洞蠻帶著不必走冤枉路,可是一路上鑽山洞翻山溝,披荊斬棘,還是把眾人累得夠嗆。
月上中天,八坳山山頂雲清月明,皎潔的月光灑在山坳裏,就好像八座巨鼎兜住八盆璀璨珍珠,山風一起,山霧沿著山壁被吹得升騰而上,宛如十六條白色巨龍騰空而起。
劉再見得如此奇景心中一震,認定此地乃是一處仙山寶地,正愣神間隻聽得一聲猛虎咆哮,震得人心蕩神驚,隻見八坳山最高山山大坳山山頂一頭巨虎對月而嘯,巨虎全身雪白,體型大如黃牛,渾身竟包裹著一層金光!
洞蠻見著猛虎,一個個嚇得連忙跪地,朝著大坳山不住的磕頭,口中急促的念著古老的咒語,在洞蠻的朝拜下,白虎身上的金光愈發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