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縣東郊有一條白馬老街,按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南遷的時候,老街的建築沿襲明清時的樣式,沿街的房屋一溜的白牆黒瓦,勾沿雕梁;又有前庭後院,亭台水榭坐落期間,門前青石板的小路長滿苔綠,古意濃濃。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縣政府建設旅遊強縣的旗號,老街的居民紛紛換了營生,一個個把沿街的房子都改成店鋪做起了生意,就連那些小巷深處的老人們也都支個小攤擺在巷口,隨便炸個煎餅果子都能生意興隆。
白馬街靠著一個“古”字在周圍縣市打出名氣,但也沒有坐死在上麵,如今的白馬老街已經形成了“一看,二吃,三玩,四書院”的多特色旅遊格局,所謂一看,自然是指白毛老街現存的古建築,古風俗,二吃就是指老街的各種零食小吃。
最有特色的是“三玩,四書院”,這裏的玩,指的是古玩,沿街的一半店鋪都在經營這個,有賣古玩字畫的,有賣玉器玉鐲的,有賣根雕木雕的,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街口的“白玉樓”。
白玉樓是寶慶縣白家的產業,說起這個白家在寶慶縣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柴米油鹽醬醋茶,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沒有哪個行業是他們沒有涉足的,家業之大,幾乎占了整個寶慶縣經濟的三成以上。
不過話又說回來,白玉樓雖然規模大,應有盡有,但是真想見識白馬街的古玩市場,最好還是去街尾的曬穀坪,那裏本來是用來的曬稻穀用的,後來古玩市場興起以後,外地人不想把手上的好東西賤賣給店鋪,便自己在坪上擺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白馬街最大的古玩市場。
曬穀坪裏麵龍蛇混雜,什麼東西都有,一看眼力,二看運氣,運氣好說不定買個尿壺都是乾隆皇帝用過的,運氣不好的話,幾萬幾十萬買的東西可能幾塊錢都不值。
三玩指的是古玩市場,那這四書院又是什麼呢?四書院指的就是伯陽書院,這個書院原本是個私人書院,說也奇怪,這個書院從來不張貼招生廣告,也不是年年都招生,基本上每次招生都會隔個幾年,但是從這裏出來的學生,幾乎每個人都能考上縣裏最好的高中,而且根據縣教育局的統計,這些人三年之後考上大學的概率也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都是一本靠前的那種!
這個伯陽書院到底有什麼能耐能教出這麼聰明的學生?沒有人搞得清楚,當年的教育局長親自找到書院的院長伯陽先生,要求書院轉為正規中學,增加招生人數,伯陽先生也不推辭,隻是提了兩個條件:“一,錢和人,二,學生必須由我來挑選”
局長當然沒意見啊,不但將當年的經費撥了一半給書院修建校舍,還將全縣最好的中學老師調到書院裏,伯陽先生很遵守承諾,當年招生便多招收了三十個學生,然後,三年沒招生,直到這一批畢業以後才再次招收新的學生。
白馬書院並不在主街上,而是修建在主街後麵的斜陽坡,斜陽坡隻有十幾米高,坡下是新修的學院,教學樓,操場,食堂和宿舍一應俱全,旁邊還有條小河流淌,坡上是一棟兩層三進的老式建築,伯陽先生一家人住在裏麵。